快訊

青辣椒辣不辣,由外表「1特點」判斷!一表看紅青辣椒辣度排行 營養師說明誰比較營養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其他癌症

當大腸癌、乳癌、肺癌致死率下降 胰臟癌卻不降反升?

在美國,胰臟癌發生率已呈穩定狀態,但在亞洲先進國家,卻逐年緩慢增加。
在美國,胰臟癌發生率已呈穩定狀態,但在亞洲先進國家,卻逐年緩慢增加。
圖/123RF

當大腸癌、乳癌、肺癌致死率下降,胰臟癌發生率和死亡率不降反升,成為包括美國、日本、韓國、台灣等已開發國家的新癌王。

美國原預估胰臟癌將於2020年登上癌症死因第三名,但2016年就提早發生,有學者預測胰臟癌可能在2030年以前躍升美國癌症死因第二名。

今天的健保大數據,探討台灣胰臟癌的治療情形,教您發現罹癌時應如何處置,以求得更高的存活率。

在美國,胰臟癌發生率已呈穩定狀態,但在亞洲先進國家,卻逐年緩慢增加。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1996年至2016年,這十年間,胰臟癌粗發生率已從每萬人6.22來到9.35,新診斷胰臟癌個案從1429人增為2202人,胰臟癌死亡人數從1354人增為1996人,每年新診斷和死亡人數都成長1.5倍,確診年齡維持平均67歲。

六成確診時 腫瘤已轉移

胰臟癌發生率攀升可能與飲食、工業化、高齡化、糖尿病等因素有關,但目前還沒有找到很明確的病因,也沒有有效篩檢和預防方針。

胰臟癌有八成屬於胰腺癌,高死亡率與早期無明顯症狀、腫瘤發展快、易擴散轉移等特色有關。確診時可以手術完整切除的病人只有一到兩成,另有二成到三成病人是局部晚期,因侵犯到血管而不能開刀,得先做化療先將腫瘤縮小,才有機會手術。其他高達六成病人,確診時癌細胞已轉移,只能化療。

少數可手術 復發率卻高

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早期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發現時常已是晚期,即便少數幸運較早發現而可以開刀的病人,術後也有很高的復發率。李伯璋表示,胰臟癌高度惡性,容易在開刀前就有微轉移,過去在成大醫院,有位師長罹患胰臟癌,醫院同事為老師操刀,盡力切除腫瘤,術後不久還是復發。

健保統計顯示,主診斷為胰臟癌並接受相關切除手術個案,40.8%集中在醫學中心。2018年手術人數占率前五名依序為台大醫院(14.3%)、成大醫院(9.1%)、林口長庚(6.7%)、台北榮總(6.5%)、高醫(4.2%);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的胰臟癌手術個案則分別佔11.4%、2.3%,比率懸殊。

李伯璋表示,不同醫院各有專精,如果能歸納出療效最好的臨床指引,透過經驗分享讓其他醫院學習,有助提升全國的癌症治療品質。健保署目前努力與國健署資料連結,期望分析不同癌症在各醫院的治療情形,找出治療成效最好的醫院,邀請該院團隊成立工作小組,召集相關專家及團體,共同討論出根基於台灣本土資料的治療指引,也希望統整台灣各區主要治癌醫院及其專長,提供病人就醫參考。

部分化療納健保 但副作用不少

化療是大多數胰臟癌病人目前主要治療方法,部分化療藥物已有健保給付,包括第一線Gemcitabine、S-1、5-Fu以及後線的奈米微脂體irinotecan製劑,標準治療包括單獨使用和多藥併用,醫師需要與病家討論身體狀況、最新實證、健保給付等多方條件。

不過,化療藥物都有相當程度的副作用,胰臟癌病人大多高齡,身體能承受多藥併用的並不多,也是治療瓶頸之一。李伯璋透露,今年底可望將奈米劑型的太平洋紫杉醇(Nab-Paclitaxel)納入給付,進一步減輕病人負擔。

健保署長帶路
健保署長李伯璋<br />圖/健保署提供
健保署長帶路 健保署長李伯璋
圖/健保署提供

成因仍不明 早期篩檢難

李伯璋表示,黃疸、上腹疼痛、體重減輕、腹瀉,是胰臟癌最常見症狀,但通常症狀出現時已是晚期,腫瘤已壓迫膽道或轉移肝臟,導致消化異常。

胰臟癌成因至今仍不明確,只有部分危險因⼦可供自我檢視、提高警覺,包括特定遺傳基因突變者、遺傳慢性胰臟炎、酒精性慢性胰臟炎、胰臟水瘤、糖尿病、抽菸等。

李伯璋表示,胰臟癌無法用腫瘤指數CA19.9偵測,即便有癌,指數也不見得會高。目前診斷早期胰臟癌敏感度最⾼的工具是內視鏡超音波,屬於侵入性檢查,檢查過程存在一定風險而且設備及技術層級較高,亦不建議作為篩檢工具。找到早期篩檢和預防的有效策略,仍然是目前最缺乏突破的關卡。

胰臟癌 化療 紫杉醇 糖尿病 胰臟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