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五金選手罹睪丸癌!醫師:這4種人是高風險族群
華裔奧運五金泳將倪家駿(Nathan Adrian)24日在社交網站宣布,他得了睪丸癌,目前正在接受治療。但他仍以明年夏天的東京奧運為目標,計畫第四度參加奧運。
倪家駿在華盛頓州長大,母親是香港移民,他大學讀柏克萊加大,2011年公共衛生系畢業,2012年代表美國隊參加倫敦奧運,一舉奪得兩金,聲名大噪。
他的網上貼文說,他日前去打流感針,之後覺得身體有點不妥,於是接受檢查,結果查出得了睪丸癌;「好消息是,發現得早,我已經開始進行治療,治療也進展良好。」研究證實,睪丸癌並非絕症,發現得早,痊癒率達九成。
倪家駿說,他仍然以明年的東京奧運作目標,希望數周之後,可以恢復訓練。他又說,決定公開自己患癌的消息,目的是破除男性不願公開患病,特別是睪丸癌的禁忌。除了貼文,他還附上一張他與妻子在病床上所拍的照片。今年30歲的倪家駿,去年剛結婚。
倪家駿曾參加2008、2012和2016的三屆奧運,是美國隊50米和100米自由泳的主力,奪得五金一銀二銅八面獎牌。他五歲開始游泳,10歲開始進行頂級游泳員的訓練;他的父親曾將兒子奧運奪金的功勞歸功於他母親,因為他母親梁潔雲是一名「中國虎媽」。
【每日健康/林宏軒/綜合編譯】
任何注意到睾丸異常的人都應該去看醫生,特別是如果他們發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睾丸無痛性腫塊或腫脹、睾丸或陰囊疼痛、睾丸或陰囊不適、陰囊有沉重的感覺、下背部、腹股溝或腹部有鈍痛、陰囊中的液體突然積聚、不明原因的疲倦或不適。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症狀可能不一定是由癌症引起的。事實上,睾丸中只有不到4%的腫塊是癌性的。但是,個體不應忽視睾丸腫塊或腫脹。儘快看醫生很重要。然後他們可以確定原因。
儘管睾丸癌可以擴散到淋巴結,但它幾乎不會傳播到其他器官。如果癌症確實蔓延,一個人可能會經歷:咳嗽、呼吸困難、吞嚥困難、胸部腫脹等症狀。
早期跡象
早期發現睾丸癌很重要,以提高成功治療的機會。最早出現的症狀是無痛性腫塊和腫脹。睾丸似乎也比平時大。然而,這種類型的癌症可能直到後期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這就是為什麼自我檢查如此重要,它通常是早期發現睾丸癌的唯一方法。
原因
雖然科學家們不確定睾丸癌的具體原因是什麼,但有一些因素可能會增加男性患上睾丸癌的風險。這些風險因素包括:
隱睾症(睾丸未降低):如果男性出生時睾丸沒有下移,那麼他患睾丸癌的風險就會更大。
先天性異常:出生時陰莖,腎臟或睾丸異常的男性。
腹股溝疝氣:男性在腹股溝患有疝氣。
家族史:與其他男性相比,家族中有人得過睪丸癌的男性更容易發展出癌症。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腰痛很平常?這樣的腰痛 要當心可能是腎臟癌
胰臟癌又帶走一位名人!5族群需特別提防這種「無聲癌症」
大新竹首例!腹腔鏡部分腎臟切除 85歲病患成功出院
64歲老闆重養生失眠半年 暴瘦18公斤竟是胰臟癌末期
他腳痛竟是腎癌轉移!醫師提醒注意3件事遠離腎臟癌
29歲男僅一側睪丸又罹癌 顯微取精成功助孕
隱睪、無精又罹癌 靠人工受孕如願當爸
罕見蕈狀巨大下唇癌 動脈注射化學療法病患展笑顏
腫瘤指標太高=罹患胰臟癌?醫師:這幾種人才危險!
胰臟癌進展神速、致死率高 定期篩檢有用嗎?
難發現、預後差的「胰臟癌」,並不是完全束手無策
背痛難耐 復健無效才得知是「胰臟癌」引起
27歲的他在加油站工作3年 先後罹患肝癌膀胱癌
腹痛硬撐竟是胰臟癌 35歲婦挺過化療
手痛檢查出腎臟癌 男直呼幸運
持續血尿8個月不會痛 男檢查發現膀胱癌第一期
頸部有硬塊聲音沙啞 男甲狀腺癌上身
胰臟癌患者食慾不振?營養師:謹記飲食四原則,少量多餐
發生率高男性3倍!為什麼甲狀腺癌老找女人麻煩
10到29歲女性 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竟是這個
老翁腰痛復健無效 原來是罹患多發性骨髓瘤
蛋蛋腫大是睪丸癌嗎?醫師;這四種人是高風險族群
花13萬健檢都可能檢查不到的器官 罹癌時已很致命
腰酸背痛很正常?當心是多發性骨隨瘤
醫師罹舌癌術後活19年 「癌症會好是常識」
晚期膀胱癌患 苦等免疫療法給付
反覆血尿以為尿道感染 結果竟是膀胱癌
脖子微腫別大意!粉領族「神手」摸到甲狀腺癌腫瘤
胰臟癌死亡率超過98% 醫師提醒有兩種人要特別注意
資深玉女歌手銀霞罹甲狀腺癌 醫:脖腫吞嚥卡要有警覺
猜你喜歡
這隻小蟲死了還不鬆口 登山最怕遇到這種中級山惡魔
想擺脫厭世憂鬱情緒?加州大學研究建議可以吃點核桃
就醫都沒好轉、不理它反而不痛了 醫生道出箇中原因
這些藥都不宜磨粉或剝半!藥師提醒藥效吸收將受影響
罐裝可樂、啤酒長時間浸在鋁罐中 會導致鋁中毒嗎?
適量飲酒有益心血管疾病? 國健署:過時的觀念
外國的鮮乳比較純?加熱殺菌方式影響口感
男大生罹晚期直腸癌,父親也中!有這些習慣要當心
64歲老闆重養生失眠半年 暴瘦18公斤竟是胰臟癌末期
小病不斷,大病不來?醫師打臉「增強免疫力」說法
人醒著的時間有71%都坐著!研究教你如何避免久坐的壞處
茶與咖啡喝多易骨鬆?研究指長期飲茶女性骨密度更高
血糖高就要杜絕所有甜滋味?營養師:3種食物可常吃
醫院也瘋狂/糖尿病患者 應注意食物的「升糖指數」
皮膚科醫師解析濕疹8部位 藏匿在身體各處的秘密
下決心控制這2件事 罹癌症率下降50%
做家事也能燃脂健身?專家:4原因不能取代運動
沙發馬鈴薯男性注意!研究:愛看電視罹腸癌風險增加
罹患腎臟病該怎麼吃?腎臟科醫師教你怎麼控制飲食
專業的話要聽!來自16科室醫師的聯合忠告
感冒咳嗽 找耳鼻喉科洗喉嚨好得比較快?
如何預防食物過敏?方法只有一個!
2兩堅果=一天脂肪!春節送禮堅果注意這7點
她自曝戰勝癌細胞的祕訣「人要比癌兇!」
眼藥水開封後要放冰箱嗎?眼科用藥須知大彙整
爬山是最笨的運動?醫師破解慢跑、爬山、重訓傷膝迷思
他私處佈滿病毒疣成「花椰菜田」 醫:他徒手拔「菜」
蛋蛋腫大是睪丸癌嗎?醫師;這四種人是高風險族群
發炎是一切疾病的元兇!台大醫師教你早餐這樣吃,改善身體慢性發炎
機上最適合「解放」2個黃金時段 資深空姐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