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新增近4千名膀胱癌患者,如晚期或是轉移性泌尿道上皮癌,治療棘手,僅能化療,但用藥限制不少,一半再復發轉移,存活率低。醫界與病友團體希望政府參考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新藥收載流程,評估新藥之科學及社會價值,給付晚期膀胱癌用免疫療法。
曾參與英國核准免疫療法給付膀胱癌政策討論的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教授Syed Hussain,應邀來台參加學術活動,分享NICE給付新藥流程,提及免疫療法昂貴,給付時應擬定一致性原則,「不能只看成本、經濟效益,還必須顧及人性」。
Syed Hussain指出,在大部分國家,膀胱癌患者人數較少,較難爭取免疫療法給付,以英國為例,正是最後獲得免疫療法給付的癌症之一。
經病友團體努力,及醫界提出有力的臨床試驗數據,證實免疫療法與傳統化療相較,能有效延長膀胱癌患者存活期,提升生活品質,因此,專家建議給付,最多兩年,如出現毒性或病情惡化,需立即停藥。
台北榮總泌尿部副教授張延驊指出,過去30年,膀胱癌以手術搭配順鉑類化療為主,但化療藥物具腎毒性,除了腎功能不佳,體弱、聽力受損及手麻腳麻等癌友,也無法使用,晚期癌友三年存活率僅8%。
2018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發表研究結果,無法接受化療者,如使用免疫藥物,中位存活期超過16個月,8%患者腫瘤甚至完全消失。部分研究針對腎功能不佳等高風險族群,進行免疫藥物臨床試驗,發現逾四分之一癌友腫瘤縮小。
張延驊說,臨床上約五成晚期膀胱癌病友,因畏懼化療副作用中斷治療。免疫藥物毒性較低,且具有長尾效應,儘管反應率可能沒有化療高,但有效的病友能維持很久的無疾病存活期。
門診不少年邁體弱的晚期膀胱癌患者,因無法化療,只能等待生命倒數,嘗試免疫藥物後,腫瘤縮小,得以維持下去。
‧擁6千萬模範夫妻退休搬進高級大樓 親戚上門揭穿假象:錢不代表一切
‧健康退休師夫妻65歲就入住養老院 不擔心9萬高月費直呼「太幸福」
‧吃藍莓防失智!藍莓一買回家就洗易發霉 專家教正確處理延長保鮮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