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想要做自己一點,會不會有點自私? 臨床心理師剖析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抗癌新知

造口妥善處理 生活可如常

第八屆亞太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學會會員大會首度於台灣舉辦,台灣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學會常監于博芮呼籲病友勇於走出家中,接近人群。記者陳雨鑫/攝影
第八屆亞太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學會會員大會首度於台灣舉辦,台灣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學會常監于博芮呼籲病友勇於走出家中,接近人群。記者陳雨鑫/攝影

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膀胱癌患者增加,部分患者必須接受「腸造口手術」,排泄出口從肛門、尿道移至肚皮,影響患者甚鉅,老一輩甚至因此足不出戶。專家表示,台灣傷造口照顧發展成熟,訓練超過100名傷造口護理師,加上已有病友協會能相互幫忙,千萬別悶在家中不向外界求援。

第八屆亞太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學會會員大會主席、台灣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學會常務監事于博芮說,隨著手術方法進步,接受永久造口的患者預期會愈來愈少,但暫時性造口不可避免,推估我國約有一萬多人有永久性造口,約三萬多人有暫時性造口。

造口最令患者或家屬恐懼的是,大腸組織可能直接顯露在肚皮上,且新手患者裝置造口袋時,經常手足無措,也使患者不敢隨意步出家門。

于博芮說,人工造口不代表髒跟臭,只要妥善處理與照顧,生活可以與一般人無異。

曾有年近70歲的退休校長,大腸癌後造口,身為護理師的女兒想協助,爸爸礙於面子,不願女兒幫忙,也不願向外求援,這場手術也讓他不願打開心房,從此困在家中。同是大腸癌後造口的另一位男性患者,本身是為歌唱老師,造口生活讓他更積極接觸人群,每周病友一起開唱,彼此聊聊心聲,放鬆壓力。

于博芮說,全台經過訓練的傷造口護理師已逾百名,不僅能在患者出院前協助教育患者如何處理傷口,更可在手術前與醫師討論,能否避免患者有永久性造口;若無法避免造口,也希望開口處是患者好處理的位置,即使有造口,也盡量不影響生活。

大腸癌 膀胱癌 大腸直腸癌 腸造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