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貝克漢踢足球不稀奇。癌患也可踢足球,才令人振奮。台灣癌症基金會昨天舉辦第二屆「大腸直腸癌病友愛相挺趣味競賽」,八十七歲、抗癌三十七年的抗癌鐵人王阿祖對於能再度參加「運動會」,感到相當開心,年齡加總一百七十歲的人瑞組,與加總七十歲的青壯組病友,都熱烈的參與、互不相讓。
如今仍在接受標靶藥物、化療的張啟泰,在競賽中踢進好幾球,如同面對癌症的態度「往前衝」。原是國軍上校的他,操練、運動頻繁,因此覺得自己「健康得很」,一開始出現血便,每天排便五、六次,排便顏色像黑巧克力還是不以為意,當檢查發現是腸癌末期、肝肺轉移時,才嚇得「腦袋一片空白」。
張啟泰說,想起自己雖常運動,但因應酬聚會多,飲食確實「不太健康」,了解腸癌後,才知道痔瘡的血便是鮮紅色,與他的黑便不同,但警覺已太晚。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代表林哲斌說,台灣發現腸癌時多是晚期,在第三、第四期才發現的比率逾五成。要能早期發現,必須定期篩檢,除了衛生署提供五十至五十九歲的糞便潛血檢查,他提醒四十歲以上年輕人,可多利用健保給付的每三年一次成人健檢,六十歲以上則利用老人健檢。
林哲斌說,過去晚期腸癌五年存活率約百分之五,不過標靶藥物、治療進步,已提高超過百分之三十,研究指出,肝轉移病人若在化療、將癌細胞切除乾淨,再配合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存活率甚至可提高超過百分之八十。
💪更多健康推薦
‧50歲主婦「捨棄電鍋和熱水壺」一器具包辦煮飯燒水:清潔超輕鬆
‧為什麼廁所總有味道?臭味不散5來源 這樣清潔有效排除異味
‧醫實測「三餐吃魚」血脂出現驚人變化!嫌麻煩可買一物便宜又方便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