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常因發現較晚,增加治療難度,且副作用也常難忍受。病友家屬今天分享照顧重點,除用愛陪伴,鼓勵正向,也可「陪讀」,充實抗癌知識更無懼。
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舉行徵文比賽並舉行分享會,得獎者以200字和1分鐘聲音,描述自己或家人如何與肺癌共處,在治療低副作用、高生活品質中,重新展開不同人生。
得獎者楓少10幾年前在網路認識女友,兩人交往多年,雖有共識要相伴一生,但不想結婚。民國105年6月,女友在公司健檢發現身體有異,進一步檢查,確診肺癌,且走路步態不穩,已有腦轉移,醫師也暗示「可能活不久了」。
楓少的女友大受打擊,意志消沈,開始安排後事,並跟楓少說「很對不起你,拖累了你」;但楓少說,「不要說對不起,妳好好治療、繼續陪伴我,就沒什麼對不起。」
兩人原本無意結婚,楓少用行動展現,向女友求婚,「至少要給我一個以後可以為妳簽放棄急救同意書的機會」;女友本來不希望拖累他,但幾經說服之後,兩人終於結婚。
抗癌路並不好走,楓少持續鼓勵太太接受治療,告訴她「現在醫學進步,癌症不是不治之症」,且不斷上網找資料、帶太太參加病友座談會,了解其他人的抗病故事,透過經驗分享累積治療信心。
「真不知道要恨癌症讓我太太生命變短,還是要感謝癌症讓我得到一個老婆」,楓少說,太太經過休養後,已經重回工作崗位,兩人不會去想「還剩多少時間」,只想努力、精彩的過每一天。
另一名獲獎的病友家屬非比也分享,丈夫因肺腺癌接受標靶治療,剛開始因身體還不習慣藥物,副作用非常大,嘴巴黏膜破皮密密麻麻,連喝水都很痛苦,「先生變得非常脆弱,甚至會說『我就是拖累妳,那麼沒用乾脆死一死』的話。」
非比說,癌症病人可能因對治療不了解,一遇到嚴重副作用就心灰意冷,她當時陪著先生讀很多資料,「了解就不會害怕」,先生慢慢恢復治療的信心。現在兩人常一起爬山、慢跑,旅遊,先生也走出罹癌的陰霾。
擔任評審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夏德椿表示,肺癌本身症狀如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都會造成生活品質下降;化療及標靶治療也會有副作用,常常讓病人難以忍受,家人的陪伴非常重要。
夏德椿也說,臨床上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整體治療效果差不多,相較於化療,可讓大多數患者在第一線使用時,延命達9至11個月,但藥物副作用大小,決定病患生活品質,使用副作用較低的藥物,才能讓患者保持治療信心、持續用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