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解開嗎啡止痛劑愈用愈沒效之謎。研究團隊發現,動物體內名為CXCL1的激素會因嗎啡而大量增加,使止痛效果變差;病患因此需打更多嗎啡才能止痛,也需承受更多副作用。研究團隊希望未來可找出對付CXCL1的小分子藥物,讓癌末病人能少用嗎啡,減少副作用,讓生活品質好一點。
許多癌末病患因腫瘤壓迫神經,產生難以忍受的劇痛,需靠施打嗎啡等鴉片類強止痛劑,阻斷神經細胞傳遞疼痛訊號來止痛。然而嗎啡打多了會有抑制呼吸、便秘積尿等副作用,癌末病患打嗎啡,在止痛和副作用間,常讓醫師為難。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林至芃發現,嗎啡藥效衰減很快,明明患者病情無明顯惡化,但沒過多久就又喊疼,原本施打的劑量無法止痛,數月內,從每天打百毫克的劑量,提升到兩千多毫克才有同樣效果。
研究人員抽取癌末病患和健康者的腦脊髓液觀察,發現長期施打高劑量嗎啡的病患腦脊髓液中,CXCL1表現量很高,且隨施打劑量提高,CXCL1的量也跟著增加。
研究團隊進一步用老鼠實驗,發現若抑制老鼠體內的CXCL1,嗎啡藥效可維持較久,從一天增加到三天;但若增加老鼠的CXCL1,則藥效會加速衰減,一天之內就失效。因此確定CXCL1是影響嗎啡藥效的關鍵。
林至芃說,根據動物實驗,要減少CXCL1,目前只能在脊椎上開洞給藥,但台灣人忌諱在俗稱「龍骨」的脊椎上動刀,因此未來想將其開發成口服藥物。
該研究成果今年三月登上國際科學期刊「麻醉學」,並獲選為當期最重要的發現。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