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周周聚餐讓他「血管都油」險釀胰臟炎 醫揭讓健康亮紅燈關鍵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用藥停看聽

不是隔一段時間吃就沒事 吃西藥又吃保健品很危險

據健保署統計,去年7至9月重複用藥人數高達12萬人,每人平均多領38天藥,健保因此花費5400多萬元。分析重複用藥者年齡,65歲以上長者占55%。
據健保署統計,去年7至9月重複用藥人數高達12萬人,每人平均多領38天藥,健保因此花費5400多萬元。分析重複用藥者年齡,65歲以上長者占55%。
圖/123RF

爸爸媽媽在吃哪些藥你知道嗎?你可曾仔細看過他們的藥袋?很多老人家自己去看病,藥拿回來有沒有照著吃?

而罹患多種慢性病者,其中可能有從不同科別拿來的同類藥物,藥物交互作用更可能產生不能忽視的危機。記得下次回家時,仔細檢視父母的藥袋、服用藥物的狀況,協助他們正確用藥,才能發揮效益、減少風險。

八旬老人家患有高血壓等多重慢性病,需要定期到不同醫院就診,但他總忘記自己到底領過哪些藥,結果光去年7到9月,降血脂藥、抗血栓藥、緩瀉劑及腸胃藥加起來就重複多領84天藥,其中降血壓藥多拿了318天,等於3個月內領近1年的藥,但老人家卻渾然不知。

看藥袋成分欄 揪出重複用藥

這名老人雖是極端特例,但國內慢性病老人的重複用藥卻每天都在上演,據健保署統計,去年7至9月重複用藥人數高達12萬人,每人平均多領38天藥,健保因此花費5400多萬元。分析重複用藥者年齡,65歲以上長者占55%。

藥師公會全聯會執行長、開業藥師沈采穎表示,民眾可透過查看藥袋成分欄,初步替父母把關是否重複用藥,若成分欄的英文名字一樣,極可能是重複用藥,建議立刻洽詢鄰近住家的社區藥局藥師,確認不同醫院是否開了重複的藥物。

固定藥局領藥 建立家庭藥師

父母年紀一大,常常伴隨許多慢性病,需在不同科別,甚至不同醫院就診,針對不同疾病,不同醫師可能都開胃藥,防止藥物造成胃不適感,不只增加重複用藥可能,一天服用劑量也會過量。沈采穎建議,避免跨科跨院重複用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固定一間社區藥局領藥,擁有自己的「家庭藥師」。

沈采穎表示,家庭藥師類似家庭醫師,讓固定藥師掌握個人疾病史、用藥史。家庭藥師不僅可降低重複用藥機會,也可成為個人用藥顧問,服藥有疑問,或出現藥物副作用,可第一時間在住家旁就近諮詢,由藥師評估是否需回診。避免把副作用當成其他疾病,跑去看醫師,藥就可能越吃越多。

阿斯匹靈+魚油 恐致內臟出血

除服用醫師開的西藥,您的父母是否還吃中藥、營養保健品?沈采穎提醒,小心可能有藥物交互作用問題。藥品交互作用就是藥品進到身體後吸收、分布、代謝、排除等處理路徑受到影響,導致藥效加成或藥效減低,甚至使肝、腎功能受損,尤其年紀較大病人,可能因身體狀況與肝腎功能,較容易發生藥物交互作用。

沈采穎舉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吃阿斯匹靈,又同時吃銀杏或魚油,可能抑制血小板凝固,導致內臟出血風險;銀杏與利尿劑併用,恐造成血壓忽高忽低。近年紅麴產品掀起一陣養生風潮,但紅麴與降血脂藥並用恐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甚至合併急性腎衰竭。

隔段時間再吃 也可能有事

沈采穎提醒,中藥、營養品與西藥會產生交互作用,絕不是「隔一段時間吃」就沒事,上述例子都是吃西藥時,就不應該吃這些營養品與中藥。除這些例子外,還有非常多中藥、營養品與西藥不能併用,建議患者在藥局領藥時,主動告知目前正在服用的其他中藥或保健食品等。

為避免父母重複用藥或藥物交互作用,沈采穎推薦,民眾可幫助父母做藥物紀錄,內容除醫師開立的處方藥外,感冒指示用藥、營養品、中藥,甚至出國買藥回來,因有些藥的成分跟台灣不一樣,也應記錄其中。就醫領藥時,即可主動出示用藥紀錄卡,若不幸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時,醫師也能從紀錄中,快速找出原因。

健康存摺App 用藥紀錄帶著走

健保署2013年開發的「健保雲端藥歷系統」,供醫師處方及藥事人員調劑時,能掌握病人完整的用藥資訊,同時於去年建置雲端藥歷警示系統,醫師開立處方時會有重複領藥警示,如醫療院所二周內給予患者同樣處方的藥品,健保將不給付。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張如薫表示,若民眾想看該系統中的用藥、檢驗檢查結果,可下載「健康存摺App」,可查詢個人最近3年就醫及健康資料,資料也可列印或下載儲存至隨身碟、行動硬碟,就診時出示給醫師參考,避免重覆用藥與檢查。健康存摺也有「貼心叮嚀」的功能,提供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服務提醒。

重複用藥前5名

1.降血壓藥物(約1萬9000人)

2.抗血栓藥品(約1萬1000人)

3.安眠鎮靜藥物(約1萬多人)

4.降血脂藥物(約8500人)

5.降血糖藥物(約8400人)

慢性病 降血壓藥 安眠藥 降血糖 降血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