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藥傷胃,所以要配胃乳片? 藥師告訴你長期不當服用的後果
必須要說,「吃藥配胃藥」這觀念大錯特錯,在醫學中心也很少這樣做,而且我們還會一直教育民眾「吃藥不要配胃藥」。
其實這裡說的胃藥,或稱「胃乳片」,就是我們所謂的「制酸劑」,作用在於中和胃酸,減緩胃酸過多對胃部產生的不適感,並不是萬靈丹,而且也沒有太特殊的預防效果,是否服用的依據,應該是面臨相關症狀時再考慮使用,比較有意義,並不是每個有使用藥品的病人,都需要另開胃乳片服用,而是應該依據疾病的狀況,來決定是否應該使用。
胃乳片到底怎麼用?
通常醫師會合併處方開胃乳片的狀況可能是:年紀大的患者、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人、吃藥容易產生不適者,或是服用一些容易傷害胃部的藥品,如:類固醇、止痛消炎類藥品⋯⋯時,才會建議在「當下特殊時間」使用,而不是和藥物一併服用。
因為制酸劑的作用只是暫時中和胃酸減輕症狀,並無法抑制胃酸分泌,所以太嚴重的消化性潰瘍,使用制酸劑並沒有明顯治療效果,頂多緩解一下不舒服的感覺,像這種情況,需要經過醫師診斷後,再使用其他抑制胃酸分泌的藥品,例如:氫離子阻斷劑⋯⋯等,治療才會有效。
假如是在使用藥品後,感到胃部不適,決定用胃藥,還是要經醫師或藥師判斷後,再依照指示服用,這樣才不會吃了胃乳片,反而傷胃,甚至因為合併使用,而降低原本藥品該有的療效。最好的選擇,當然就是「醫院在用的那一種」的「胃酸抑制劑」,就是個便宜大碗的選擇。
記得一個原則:「藥品不是補品」,到藥局若是有人和你推銷說:「這是胃病特效藥,一盒800 元,每天照三餐空腹吃。」
千萬不要傻傻的就買了,因為胃藥不是補品,付800 元的費用,要治胃病恐怕是太天真了。
疾病的治療還是要回歸到專業面,如果只是一時來不及看醫師,先到藥局買胃乳片應急是可以的,但若是胃部的長期問題,還是應該找個肝膽腸胃科檢查一下,有必要時,甚至照個胃鏡,確定原因後再做治療是最好的。
誤用胃乳片,小心愈吃愈糟糕
大部分藥品在正常使用下都是不會傷胃的,所以不需要長期合併胃乳片服用,來預防胃部傷害或是「保養」胃部。這些抑制胃酸的胃乳片應該視症狀使用,千萬不要當成補品吃,以為「有病治病,沒病強身」。
事實上長期不當使用胃乳片,可能會造成下列的問題發生:
• 失衡的酸鹼值破壞藥品的功能:有些藥品是利用酸鹼值的變化,改變藥品吸收的部位,而提高效果,或減低胃部的刺激。
例如:阿斯匹靈,很多藥廠做成「腸溶錠」,就是利用胃部和腸道的酸鹼值不同,而控制藥品釋放和吸收的部位。如果併服胃乳片,可能會使胃部的酸度降低,阿斯匹靈就可能直接在胃部從藥錠釋放出來,直接對胃部造成刺激,反而達不到使用胃乳片的預期保護效果。
另外還有個問題,因為胃酸是我們人體吃了食物後的第一線防禦關卡,適量的胃酸可以消滅食物中的細菌,若偶爾吃到有問題的食物,可以因為酸的殺菌作用而保護了人體。但若長期使用胃乳片,可能會使胃部的酸鹼值升高,結果使入口的細菌無法被消滅,造成在消化道內過度生長,反而產生感染的問題,例如細菌性痢疾,那就傷腦筋了。
• 金屬離子造成身體額外的負擔:胃乳片的主要成分,多為鋁、鎂⋯⋯等金屬離子,學理上人體若長期攝取鋁離子,會造成便秘及磷酸吸收降低,還有可能影響智力;而鎂攝取過多,反而會造成腹瀉,體內電解質失衡。另外,老年人及腎功能不佳者,攝取額外的金屬離子,容易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及結石。而且胃乳片的金屬離子,也可能會與某些抗生素或是藥品產生結合,進而減低了藥品的吸收和治療效果。
所以胃乳片的使用原則還是「有症狀時再使用」。長期服用胃乳片是否有好處,醫藥界並沒有正面的說法,但至少能確定這類重金屬離子對於腎臟的代謝,是會增加一定的負擔。
要不要加胃乳片,其實是可以在看醫師的時候,確認是否有其必要性,當然如果遇到問診3 分鐘就「我開個藥你吃吃看,不行就三天後再來看看」的醫師,下次就換個真能「聊一下」的醫師,病人永遠都是最大的才對啊!(本文節錄自時報出版《藥師心内話》)
作者: Drugs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11/13
關於作者/Drugs
目前接棒老爸那家傳五代的老藥局繼續服務鄰里,目前是第二代。
還沒中風前,最喜歡逛逛網路,和洪爺出門喝喝茶,寫些吐嘈網上自稱「專家」或是「老師」的文章,也承蒙出版社朋友的厚愛,把一些文稿集合出書,那就是舊版的《白袍藥師的黑心履歷》。
中風後,老老實實顧著家傳五代的老藥局,畢竟還要傳三代,擔子不能說不重,但已經不能和幾年前一樣出門風流倜儻了,只能調整一下舊文稿和朋友們分享,就是新版的《藥師心内話》(時報出版)。
所以,想找我出門喝茶的朋友,抱歉,動不了囉,但想吐嘈或聊天的朋友,就上臉書粉絲頁「白袍藥師Drugs」來吧!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過年享受美食,年後發福「想瘦」正確使用合法藥品保健康!
安眠藥不是你的「救命稻草」 你需要靠兩種方法才能治標又治本!
有性功能障礙?先看看你是否正在吃這些藥
癌症病人移植用藥出包 賽諾菲回收兩批號
日本小林化工維他命B群出包 90萬顆啟動回收
慢性處方箋領藥日在過年怎麼辦? 千萬別斷藥!落在「此區間」先提前拿
不純物快超標 停經用藥「培力伊思翠凝膠」下架
義大醫院開設腎移植藥師門診 多一層把關患者用藥安全
吃藥留意副作用 嗜睡恐影響開車
閃到腰、肩頸僵硬…過度服用肌肉鬆弛劑,小心「鬆」過頭!
痠痛找上門,別過度服用肌肉鬆弛劑 小心「鬆」過頭!
冠心病高風險族群冬季要當心!做好護心4招防猝死
「藥」安全「藥」健康 藥品回收要把握六步驟
食道潰瘍竟然與青春痘有關 醫師:不少人少了這動作
西醫遇上中藥?會不會是羅密歐遇見祝英台!
心臟病發含舌下錠能救命?食藥署說,用錯恐害命!
只有高藥價才能支應新藥研發成本?合理的藥價在哪裡
止痛藥為何越吃越沒效? 醫:吃對時間很重要
吃抗凝血藥避免配綠色蔬菜?當心預防中風不成反加重病情
感冒可自行買藥緩解症狀嗎? 藥師:可以,但有5大族群不宜!
為什麼感冒只能拿三天份的藥?藥師破解常見迷思
天冷吃薑母鴨、麻油雞暖身 專家提醒:服用這5種藥物請不要吃
痛風發作吃藥降尿酸反而更痛?醫師告訴您該怎麼辦
把抗生素誤當消炎藥吃 當心吃出抗藥性,服用過量引發腹瀉!
健保數據揪中西藥交互作用 丹參最常誤配阿斯匹靈
硃砂、鉛丹難分辨? 執業38年老中醫師被告,自己也鉛中毒
痛風老藥秋水仙素疑釀死 食藥署籲肝腎患者慎用
「吃胃藥顧胃」多吃沒關係? 藥師:當心使胃酸失去殺菌能力,增加感染風險!
冬季食補有哪些禁忌? 「藥記三眉角」讓您吃的養身又健康
綜合感冒藥吃多恐傷肝!專家分析四大類感冒藥成分
猜你喜歡
陳昇證實罹口腔癌 不捨35年髮妻「和夫人還有約定」
罔腰向高市衛生局自承:實未懷孕、超音波照非本人所有
禁用於食品還用!查獲黑心寶寶米餅工廠近500公斤
嫌孝親費月給1萬太多!妻氣「公婆又不是殘廢」 網傻眼:自私
金莎要改名金莎「含餡巧克力」? 巧克力新制明年上路
你的降血脂藥吃對了嗎?藥師為你說分明
植物人奇蹟式甦醒 創世台東院為他辦畢業典禮
理科太太賣維他命 衛局將約談
貴婦茶品牌TWG檢出農藥超標 近300公斤遭退運
你打了嗎?醫師列7大成人所需疫苗備足完整抵抗力
充工業氮氣黑心米餅遭爆 醫師:恐有濃度不純、雜質風險
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接任關渡醫院院長 發展健康社區
院長講堂/聯新醫院長張煥禎 社區醫療20年落實雙向轉診,讓病人更願意到診所就醫
元宵節12大禁忌 別穿這色條紋衣、剪髮「一年都存不到錢」
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
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比較安全? 專家曝背後真相:「這口味」最毒
罔腰自稱懷孕太荒謬 高市衛生局指傷害不孕婦女情感
港媒報導 吳孟達今下午病逝 享壽70歲
藥品部分負擔至少40元?診所醫:三天藥才66元不符比例
醫師分享急診與鳳梨故事 玩笑稱「吃鳳梨一舉兩得」
植物油逾5%不准叫巧克力 正名新制111年上路
醫病平台/一定要插鼻胃管嗎?高齡病人和家屬與醫師間的三方對話
長輩吞嚥退化易嗆咳! 營養師建議「高齡飲食準備3技巧」
肌肉量少也會影響心臟?研究:心臟病風險多81%
原來「油」這麼一回事 搞懂食用油的製程,從此安心用油!
奈良美智訪台隔離期滿 檢驗陰性出關吃剉冰
余苑綺過年前發現癌症2度復發 肝臟和淋巴又出現癌細胞
我的經驗/不給下一代負擔 為自己做好安養
天氣一變就頭痛 竟是鼻竇炎惹禍!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
國軍每餐吃鳳梨?國防部:「假訊息」製造社會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