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李蕙君/報導,諮詢/台東聖母醫院院長兼糖尿病專科醫師林瑞祥、營養師鍾盛吉】
女兒的心聲/爸爸 我不想再讓您嗆到…color="0074ad">
Q 我爸爸有糖尿病(施打胰島素)、高血壓、心臟病和腎臟病及貧血現象(每周注射紅血球生成素),老人病纏身,每天服藥近十種。
最近,爸爸出現口水多、吞嚥困難,每頓飯(約500克容量)要吃一個多小時。腦神經內科醫師的診斷主因是,過去的小中風和現在的巴金森氏症所造成的。
家中開始改用煮爛的碎菜飯,爸爸仍吃得十分辛苦。後來,我們又嘗試煮成鹹粥,效果仍不彰。
現在再試以果汁機打稀,並添加營養師建議的專為吞嚥困難者所設計的「食物增稠劑」,依不同食物放入計量,調成適當稠度,爸爸吃東西的速度才有改善,也比較不會嗆到了。
但給爸爸吃市售增稠劑的同時,我也有許多疑問想請教:
1.如何選擇此類產品?
2.配方有差異性嗎?
3.它是否適合所有病人食用?
4.對病情是否有影響(例如:血糖、血壓)?
5.與藥物會產生排斥作用嗎?
醫師對爸爸吞嚥的問題曾提出建議,若情況惡化,為避免病人營養不良,可以考慮鼻胃管餵食;復健科則安排語言治療。這樣適合嗎?(北市 忠實讀者潘小姐)
醫師怎麼說/視病情挑成分 應不影響身體color="0074ad">
A 關於增稠劑,市面上有許多品牌,最佳選擇方式就是「先視病情、再看成分」來挑選,也就是先了解病患可食或少食的成分,再來依成分挑選增稠劑品牌才是。
例如,病人需要控制血糖,就必須挑選含醣較低的;需要補充熱量的病患,當然就可以選擇麥粉製或含醣成分高的增稠劑。因此,增稠劑當然有配方上的差異,這也是因應不同病患給予的不同需求,只要挑對,當不至於影響病情。
若無血糖問題 可用米麩取代color="0074ad">
有些增稠劑裡有印度關華豆膠,人體不能吸收,其中所含食用性纖維,會黏住一些葡萄糖、膽固醇排泄掉,血糖和膽固醇也能稍微下降。
吞嚥困難的病人會使用增稠劑,就是因為塊狀食物吞不下去、水狀食物太稀會嗆到,所以用增稠劑加稀狀食物平衡食物稠度,讓病人舌頭方便捲食,就像小嬰兒在吃的稠狀食品一樣。建議若病人無血糖控制等問題,也可使用嬰兒所食的米麩取代增稠劑。
復健科治療 教病患吞食律學color="0074ad">
讀者所提到的復健科語言治療,是一般對中風等吞嚥困難的病人會安排的醫療項目,主要是教病患吞東西的身體律學,也就是吞嚥的動作,減少飲食過程的困難。
※延伸閱讀》
‧食物增稠劑助吞嚥 是否有助病情?
‧健保有給付/鼻胃管不舒服 可做「胃造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