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滲入玉米梗很毒?5年前郭董的一場誤會
當時他說的是「玉米一支支長得很漂亮,其實要用很多農藥,且都已滲進玉米梗,大家把玉米拿去煮湯、煮火鍋,等於煮出毒湯,所以他以前是不吃的;但現在,他的永齡杉林有機農場種出來的不一樣,可以放心。」
當然這是一種誤會,而且也不能怪他一個人,因為在坊間確實有這種說法廣為流傳。那麼事實真相是怎樣呢? 其實玉米農藥殘留是很低的。我們不要只聽傳言,而來看證據:
------------
1. 台南農改場場長王仕賢表示(2014),台南農改場長期致力於輔導農民安全用藥,依據近2年農糧署及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對食用玉米的抽驗,136件樣本全數通過農藥殘留檢驗。
2. 韋恩之前也寫過,今年一月農委會公布農藥殘留排行榜前10名,蔬則是芹菜為1名,其後為豌豆、蘿蔔,玉米根本排不進榜。
3. 美國是玉米生產大國,著名消保組織EWG 於2017年公布15種最清潔的蔬果則依序為玉米、鱷梨、鳳梨、高麗菜、洋蔥、冷凍豌豆、木瓜、蘆筍、芒果、茄子、蜜瓜、奇異果、花椰菜和葡萄柚。在玉米和鱷梨檢測樣本中,只有1%被驗出有農藥,被認為是最乾淨的農產品。
4. 研究農藥殘留二十餘年的台大農業化學系教授顏瑞泓在所著「正確洗菜,擺脫農藥陰影」一書當中說明,這種傳說中用在玉米梗裡的農藥是合法農藥加保扶,「它是系統性藥劑,植物吸收後便會分散到整株植株,因此也會有稀釋的效果。目前台灣歷年來的玉米農藥殘留檢測當中,也從未發現過加保扶的殘留」。
其實是因為大家不懂系統性農藥的特性,就誤認為農藥是灌進去玉米的根裡,好像很毒,其實不然。所以大家還是不要聽到一些市場傳聞就信以為真,然後以訛傳訛,也許這些只是一些銷售上的話術,大家還是要相信專業啊。
話說韋恩前一陣子去北海道,當然也跟風吃了北海道有名的甜玉米。吃了以後覺得……其實台灣的完全不輸北海道的。大家不要妄自菲薄,多多支持本地優質農產品啊。
推薦閱讀

韋恩的食農生活
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現今改名為生物科技系)畢,而後獲得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的碩士學位。在農業下游的食品業、保養品業界累積了20年左右的經歷。
自從食安問題越來越受大家關注之後,不免接到身邊親朋好友偶而來問,這個能不能吃、用那個好不好。而且近來看到在此領域,產業界、學術界、政府官方、媒體出現許多奇奇怪怪的現象,所以希望把正確知識傳達給大家,以抵抗網路不實謠言。http://www.agrifood.life/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北市檢驗進口蔬果 新光三越福岡草莓農藥超標
日本草莓又農藥超標! 解禁後首見福島五縣產品不合格
疑染沙門氏菌國外下架「健達出奇蛋」 台灣也回收360盒
日本草莓又九批農藥超標 食藥署:日方可改准用農藥
銷美金針菇 李斯特菌汙染爆2起
再傳第2起台灣金針菇染李斯特菌?美FDA回收
日草莓農藥超標食藥署稱「層級太高不會停止進口」 陳時中這樣回
金針菇李斯特菌汙染 官方追來源與流通
日草莓又出包 9款農藥超標
我金針菇 美驗出李斯特菌汙染
輸美被驗出毒菇 彰化縣菇類生產合作社稱出口前採陰性
台金針菇在美被檢出李斯特菌 專家點出這些環節有問題
國產金針菇驚傳驗出李斯特菌 彰化衛生局:全面下架追查來源與去向
金針菇在美驗出李斯特菌 食藥署:非供生食台灣不驗微生物
台灣金針菇被檢出李斯特菌!4族群需注意,最嚴重可能引發腦膜炎
牛排、火鍋雪花是真油花? 食藥署規定標示注脂肉
飲料效期後標示「+S」代表什麼?食藥署解答:和日本食品有關
日本草莓周周出包 食藥署要逐批查
德國山桑子汁、義大利山桑子膠囊 驗出人工放射性核種
福食今起解禁外界批預告期短 陳時中:已幾百萬人討論
福島食品來了! 食藥署公告即日起生效
學者:開放福島5縣食品 健康風險極低、可忽略
艷麗紅湯圓恐暗藏毒性化學物質 可用驗鈔筆檢視
開放日本福食 總統府證實:蔡英文一月底曾與安倍通話
把關核食 僅3都有輻射檢驗設備
食藥署晚間公布日本食品輻射評估報告 研究:風險可忽略
2月為食物中毒高峰 食藥署揭食物保存最安心溫度
「千葉漁產」在台吃得到? 食藥署駁廣告不實
植物油加工恐含致癌縮水甘油 餅乾巧克力113年納管
韓國熱銷即撕即飲石榴汁 檢出糖精銷毀三千多公斤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獨/張宇驚爆太太蕭十一郎「呼吸困難」緊急送醫!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因應猴痘搶天花疫苗?中央無搶購計畫 45歲以上可能都打過
陳文茜吐露活太累一度想解脫 嘆:不疼痛的日子都是恩典
拒絕搭上Covid-19列車 醫建議此種常備藥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韓國知名品牌泡麵農藥超標 1400公斤邊境攔截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張宇老婆蕭十一郎「鬼門關前走了一遭」!藥物過敏6大前兆,健保卡務必註記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醫院專責病房照服員津貼 衛福部拍板每人每班5千元
運動醫學鐵三角缺一不可: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及醫師應各司其職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從清零到共存 心情洗三溫暖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已成日常 兒隔離不擔心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護病比改1:7 兒童病房加津貼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擬洗腎前認識換腎 晚期肺癌實證給藥
翻轉腳本/向外求援 原來家門外仍有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蛋糕配咖啡 聽音樂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