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月經異常、體毛或痘痘狂長,當心多囊性卵巢症候群!9大飲食方式助改善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食安拉警報

路邊野菇不要採!去年2例「綠褶菇」中毒

雞肉絲菇。 圖/食藥署提供
雞肉絲菇。 圖/食藥署提供

不少民眾喜愛到郊外踏青,食藥署今發布新聞稿提醒,有毒的「綠褶菇」外型與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和雞肉絲菇相近,常被混淆而誤食,去年即發生2例綠褶菇中毒事件,民眾踏青時應遵守「不採不食」原則,避免食物中毒而影響休假愉快心情,甚至危害身體健康。

食藥署統計,近年食品中毒案件中,幾乎每年都有民眾因採時野外不知名菇類而引起中毒,去年即有2例綠褶菇中毒案,一例為6月台中市2位民眾於回家途中採摘,回家煮食後而中毒;一例為9月澎湖一家4口採摘野菇炒木耳吃。

食藥署表示,二例中毒案的民眾皆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經以分子生物鑑別檢驗後,確認皆為有毒「綠褶菇」。綠褶菇屬中至大型菇菌,菌蓋呈半球形平展可至寬20公分,是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

綠褶菇雖外表顏色淺且不鮮豔,和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及雞肉絲菇相似,所以常被混淆而誤食。食藥署提醒,綠褶菇菌褶初期為白色,成熟後逐漸轉為灰綠色,誤食後1到3小時會有噁心、嘔吐及腹痛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食藥署指出,近年民眾採食野菇的中毒案件,共同點皆為有毒菇類與一般可食性菇類的外觀相似造成誤判。該署已建立「綠褶菇」分子生物技術的檢測方法,可克服檢體不完整的困擾並快速鑑別。

不過,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仍不易從外觀上加以區別無毒及有毒菇類,食藥署再次呼籲,民眾切勿食用來路不明的菇類,以免因逞一時口腹之慾,造成身體健康上無法挽回的傷害。

若不幸食用到不明菇類,出現生理不適的中毒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白色雨傘菇。 圖/食藥署提供
白色雨傘菇。 圖/食藥署提供
綠褶菇。 圖/食藥署提供
綠褶菇。 圖/食藥署提供

編輯推薦

食物中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