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藥署在國內各機場港埠查驗進口食品,根據統計,去年檢驗不合格率排行第一的是中國大陸的產品,占檢驗不合格總量的23.64%;其次為日本占17.57%。
食藥署提醒業者做好自主管理,必須要求源頭供應商,提供符合我國衛生安全標準的產品。
過去連續兩年,台灣進口食品報驗量排行相同,依序是日本、中國大陸、美國、泰國與越南,顯示輸入來源穩定且集中,不過有部分產品不符我國的衛生安全規範。
106年度食品輸入查驗統計年報顯示,不合格產品最大宗來自中國大陸,去年有191批貨經檢驗違規;第二為日本,不合格批數為142批;其他依序為泰國、越南、美國與韓國,占檢驗不合格總量的7.8%至5.32%。
去年度抽樣檢驗5萬6604批產品,有808批違規,不合格批數最大宗是生鮮冷凍蔬果。受檢驗的蔬菜有3817批,不合格批數占檢驗總量的4.32%;水果檢驗3086批,不合格率為3.27%;藥食兩用材料508批,不合格率為8.07%;香辛料有595批,不合格率15.29%。不合格的項目多為農藥殘留、食品添加物違規等。
食藥署每周例行公布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光本周16個違規項目中就有10項是蔬果,總計超過4.7萬公斤的美國黃洋蔥、2.5萬公斤的南非柳橙、2.5萬公斤的印尼高麗菜、2萬公斤的紐西蘭蘋果等,全數在邊境被擋下,遭退運或銷毀。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綜合業務科科長廖姿婷說,各國會依據國人攝食情形等因素,訂出不同的農藥殘留標準,別國準用的,在台灣未必合法,提醒業者作好自主管理,必須要求源頭供應商提供符合我國衛生安全標準的產品,否則不但可能在邊境卡關、損失成本,還可能賠上商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