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使細菌增生,標示「無添加防腐劑」,卻以其他物質來代替!
市面上卻有大量的食品標示著「無添加」,究竟是什麼樣的機制能夠「無添加」地製造出安全的食品呢?
我們不妨到各種賣場仔細觀察,應該不難找到「無添加化學調味料」、「無添加合成色素」、「無添加人工甘味劑」、「無添加防腐劑」等各式各樣的「無添加食品」。這類商品如此氾濫原因,在第1章我們已經探討過了,但其中一項很值得注意的就是,為了避免「微生物增生」,儘管標示「無添加防腐劑」,卻使用了其他東西來代替!
日本政府將合法的防腐劑公開表列,但其實除了列在表上的防腐劑,還有其他添加物同樣也具有「能使微生物不增生」的效用。
這些添加物在食品標籤上或以物質名稱標示,或以酸度調節劑、乳化劑、酒精等名稱標示,不同物質適用不同的標示規則,也因此,有時食品之所以能夠標示「無添加防腐劑」,就是因為這些標示規則過於複雜的緣故。
「防腐劑」與其他的物質之間的差異為何?基本上,就只有「是否在法規上被列舉」這樣的差異,若硬要比較,那麼就是列為「防腐劑」的物質,只要少量使用就有良好效果,至於其他的,則必須使用相對較多的量才能達到效果。因此,不使用防腐劑而改用其他添加物來保存食物,反而得加更多的量,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很不合理的。
請正視「無添加防腐劑」會提高食物中毒風險的事實!
在前面單元已經提過,「防腐劑」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風險極低、幾乎可容忽視,所以,堅持「防腐劑有風險」並無意義。不過,我認為更嚴重的問題是,因為「有風險」就堅持不使用防腐劑,這樣,反而會導致食用後大大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所以,既不想用「防腐劑」,又要降低中毒風險,根本就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而所謂的「無添加」,就是讓消費者對於「不使用防腐劑」比較健康的「謊言」信以為真,進而以此為賣點來進行銷售。但這種做法,其實是讓消費者深信這樣「對健康有益」的同時,卻暴露於與健康背道而馳的「龐大的食品風險」中。簡言之,無添加食品「對健康有益」是騙人的,「對健康有害」才是真的;「安全」是假、「危險」才是真。
本文摘自《你所不知道的市售食品真相!無添加反而更危險!》
作者:有路昌彥
譯者:黃紘君
出版社:蘋果屋出版社
出版日:2015年4月10日
作者簡介
有路昌彥──專研食品風險的農學博士!
現任近畿大學農學部副教授,兼任(株)自然產業研究所董事。
京都大學農學部畢業、京都大學農學博士。
專業為食品風險分析、糧食經濟學、水產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管理學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