萇記再爆黑心液蛋,專家透露,液蛋食安風險高,主要是政府未明確規定原料雞蛋品質,不乏業者為節省成本,用已破裂或髒汙的蛋為原料,若製造過程又以人工打蛋為主,風險更高。
台灣優良農產品協會(CAS)執行長楊明全表示,液蛋被認為是加工食品,由食藥署主管,但目前沒有明確規範,雞蛋若在運送過程中受損,什麼程度仍可使用,因此給了業者遊走的模糊地帶。
CAS去年完成台灣液蛋風險調查,製成「蛋品供應鏈管理指南」,調查發現台灣液蛋多以未洗選及未分級的蛋品為原料蛋,業者偏好以冷藏運送,多未經殺菌處理,保存期限短,加上業者為節省成本,不乏有人以「破蛋」為原料,製造過程以人工打蛋為主。
調查中也說明,未殺菌液蛋最常發現大腸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等微生物汙染,若使用的雞蛋蛋殼略帶有髒汙或破損,又以手工打蛋方式製造,沙門氏菌汙染風險更高,但目前法規未要求液蛋應殺菌。
楊明全說,雞蛋若輕微裂開,蛋殼膜、蛋膜未破損,雞蛋內抵禦外來細菌的「溶菌素」仍可發揮作用,一旦雞蛋嚴重破損,細菌作用非常快,CAS針對這些細節已提出建議,但法規上卻未清楚規範。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楊雅珺表示,液蛋今年元旦起已加入追蹤追溯系統,業者必須上傳進出貨單,確保是否合法,至於液蛋原料使用,與所有的食品一樣,都必須符合一般食品衛生標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