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溫持續,降雨機率又高,別以為下雨帶來豐沛水氣,比較不容易發生熱衰竭、中暑等熱傷害。國民健康署建議,在如此高溫溼熱的環境中,尤其是戶外工作者因環境溼度增加影響排汗功能,若缺乏保護措施恐引發熱傷害,「降溫舒緩六招」有助身體降溫、預防熱傷害。
每年夏天氣候炎熱又潮濕,發生熱衰竭或中暑潮集中於6到9月。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提醒民眾,人體若長期處在高溫環境中,且缺乏適當的防護措施,就可能發生常見的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熱傷害,其中又以中暑最為嚴重。若沒有盡快採取相關措施、降低體溫,可能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死亡率更超過30%。
不少人誤以為下雨、有水氣,就比較不會發生熱傷害。其實高溫溼熱的環境會影響人體的流汗功能,排汗散熱的效果也會降低,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尤其熱傷害的高危險族群,包括65歲以上的長者、嬰幼童、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慢性病患者等,更應小心謹慎面對。
據健保署疾病資料顯示,中暑最常見的狀況,剛開始身體會感覺到有點熱、皮膚乾燥發紅、心跳快呼吸也快、低血壓;當情況繼續惡化時,身體對熱的調節機能失常,體溫快速上升,無法流汗、頭痛、頭昏、噁心、嘔吐、出現視力障礙、神智混亂、昏迷、抽筋等恐危及生命。且一旦中暑,身體的核心體溫多半超過40.5度,需盡快降低體溫。
健保署建議,降低體溫第一件立刻要做的事,是將中暑的病患移到陰涼處,除去身上過多有束縛的衣物,接著用溫水或噴霧狀冷水將病患噴溼、用毛巾擦拭,並用電風扇替病患吹風,提供添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水,並將冰毛巾置於頸部、腋窩、鼠蹊部等處有降溫舒緩,並盡快送醫。
而預防熱傷害平日的防護措施也要做足,健保署建議,避免穿著會妨礙熱量散出的衣物,尤其是嬰幼兒及長者,盡量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如必要外出建議做好防曬、隨時補充水分,或適當地塗抹白花油、紅花油、曼秀雷敦等在太陽穴、腋下等處增添清涼感,但盡量不要補充大量糖分的飲料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預防熱傷害,降溫舒緩六招式
1. 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及抗UV的衣服。
2. 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時才補充。
3. 外出避免陽光直射,行走於陰涼處並做好防曬。
4. 在太陽穴、腋下等處適當塗抹白花油、紅花油、曼秀雷敦等,增添清涼感。
5. 外出備妥攜帶型電風扇、扇子降溫。
6. 避免長時間陽光照射,盡量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