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過夜第一晚總會認床?專家教一招化解:耳塞塞右耳
第一夜效應
如果你跟我同病相憐,那麼你每到一個新地點的第一個晚上就會認床。這真是我的一大苦惱,因為我經常一星期出門幾天,天南地北到處去「演講」,至少疫情爆發以前是如此。儘管我住的是豪華飯店,睡的是舒適床鋪,但陌生環境裡總有某些因素無情地剝奪我的睡意。這其實是一種相當有名的現象,叫做第一夜效應(first night effect)。大約50年前研究人員首度發現這個現象,直到近年才慢慢找出背後的原因。根據睡眠科學家的說法,我們在陌生環境睡覺時,大腦會有半邊像夜間守衛般徹夜保持警戒。在這方面我們很像海洋哺乳動物和鳥類,比如海豚和鴨子,這些動物有時候也只用半邊腦子睡覺。比方說綠頭鴨,如果感受到被掠食的風險升高,睡覺時就可能會睜著一隻眼睛,只讓另一邊大腦睡覺。
不管時差多麼嚴重,只要第一次入住新旅館,或借住朋友家,我們都躲不過認床的命運。這種演化而來的根深柢固反應如今顯然已經失去意義,畢竟,不管你住的是平價的旅客之家或高檔的香格里拉飯店,衣櫃裡都不太可能躲著掠食者。但謎團還沒解開,我們的大腦究竟根據哪些感官線索,認定某個地方是陌生環境?是氣味嗎?或者不尋常的聲響、關門聲、管線哐噹聲之類的?這裡有個可用的感官攻略,那就是盡量複製自己家的感官信號。比方說,如果你家裡使用空氣清新劑或寢具香氛,出遠門時不妨帶點。你可能會發現那些東西能幫助你攻略你的感官,讓你的「夜間守衛」放鬆一點警覺性。如果你經常去同一個地點,可以選擇入住同一家飯店,最好是同一個房間。如果房間牆壁漆成淡藍色就更好了,因為根據英國2千家旅客之家的調查,房客在淡藍色房間裡睡得最好。
有個感官攻略已經相當普遍,那就是戴耳塞隔絕背景噪音。關於這點,我的建議是將耳塞緊密地塞進右耳。為什麼?因為我們睡著以後,守夜的通常是大腦的左半邊,右腦則安然入睡,至少剛入睡時是這樣。因此,如果要感官攻略你的睡眠,就得將守夜的那半邊受到的感官干擾降到最低,免得它頻頻吵醒你。那麼你可能會納悶,明明守夜的是你的左腦,我為什麼建議你把耳塞緊密塞在右耳?原因在於,我們大多數感官都是對側投射。你身體某一邊碰觸到的,或某一隻耳朵聽見的,都在你大腦的另一邊處理,至少一開始是。唯一一個不投射到對側的感官,是演化歷程久遠得多的嗅覺。左側鼻孔接收的訊息,直接投射回同一側的左腦。這下你弄懂了!
下回你住進陌生環境,萬一耳塞和空氣清新劑都沒辦法讓你睡個好覺也別擔心。這種現象的名稱給了提示,第一夜效應名符其實,只持續一個晚上。之後除非時差問題,否則睡眠會恢復正常。
※ 本文摘自《感官攻略:世界頂尖實驗心理學家教你如何用五感打造更愉快健康的生活》。
《感官攻略:世界頂尖實驗心理學家教你如何用五感打造更愉快健康的生活》
作者:查爾斯.史賓斯
譯者:陳錦慧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07/31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被小黑蚊叮癢又腫!醫授3招自救:這時段最容易成目標
預防猴痘感染,衣服到底該怎麼洗?美CDC有指引
天熱吃少流汗還沒瘦!營養師揭「夏季比冬季容易胖」四大原因
醫親揭女性小便「正確方式」 網驚:已經錯很久了
生活中培養健康好習慣,可延長壽命!日研究:有慢性問題者也有效
為何人類咳嗽、打噴嚏對病毒生存至關重要?專家解析病毒傳播原理
男性做家事 降低自殺率!9項男性可以幫忙的家事建議項目
蚊子喜歡咬愛吃肉的人?皮膚科醫師教如何有效止癢及防蚊
啟動好眠3原則:生理時鐘、睡眠能量、警醒程度,調整好三大系統睡出健康!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你每天都在做這些危險行為!常見10大不良習慣 癌症、中風、心肌梗塞都上門
把走上癌細胞道路的細胞送進體內:為何基因編輯可能是把雙面刃?
為什麼基因療法治癌症很困難?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是解藥嗎?
救護車搶救生命 常用10種設備
為何自來水裡有特殊氣味?其實和預防傳染病有關
銀髮族群適合登高山嗎?年紀並非主要關鍵,做好「2件事」以免遺憾發生
造就女人比男人複雜的原因:為何男性X染色體基因量只有女性的一半?
走路是防記憶力下降最簡單的有氧運動! 研究揭「建議運動頻率」
少吃真的可以讓你長壽 耶魯研究揭更能維持免疫力關鍵
免疫系統的豁免部位 眼睛可能是基因編輯首選器官
心痛、手麻…我是不是血管阻塞要中風了?容易被誤認為心血管疾病的四種病因
假如我們通通是遺傳的受害者 遵循營養建議、健康養生還有意義嗎?
殺蟲劑也難徹底清除!如何對付家中常見的蛾蚋、果蠅
或許有一天,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再是狗而是豬?當使用動物器官做器官移植會發生什麼事
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要先消炎,醫師教你「對抗發炎」該怎麼吃、怎麼動
想對抗Omicron病毒?提升免疫力很重要!讓營養師帶你認識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發霉易增罹癌風險,怎麼清潔?譚敦慈教2招除黴,日曬、擦拭都沒用
猜你喜歡
防猴痘不建議大量接種 台灣優先施打3對象
預防猴痘感染,衣服到底該怎麼洗?美CDC有指引
該不該送親人去安養院?會比在家裡好嗎?身為長期照護者該扮演什麼角色
重症醫列3點證明「猴痘已加速進化」! 揭8個感染徵兆:發燒先出現
因丈夫罹患了帕金森氏症,打破了原本的生活... 身為長期照護者我撐不下去了,必須結束這一切!
投身偏鄉行醫41歲腎衰竭 玉榮鄭吟豪獲妻捐腎完成移植
ELLE總編輯楊茵絜過世 父親楊渡悲嘆等不到電鈴聲
1顆普拿疼殘留體內5年?藥師建議「服止痛藥5不原則」
康復者宣言/防疫好習慣 同住家人沒被我傳染
康復者宣言/確診後及時用藥!康復的關鍵為補充營養,兒貼心照顧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吃辣就血便竟是大腸癌末期!不菸不酒愛運動卻罹癌,原來是忽視這個重要因子
老婆確診後性慾變強讓他嚇到 網歪樓留言:少子化有救了
憂猴痘來襲…疾管署公告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24小時內需通報
猴痘會傳染毛孩!專家急示警:飼主染疫至少3週不能接觸「這類型寵物」
生活中培養健康好習慣,可延長壽命!日研究:有慢性問題者也有效
法國驚現首例兒童猴痘病例 疾管署:同住家人可能染疫
台灣首例猴痘 匡列縮減為9人
醫病平台/坦然面對老病,自在迎接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猴痘病例續增 已超過3200例
首例猴痘個案狀況良好 9接觸者皆無症狀
新冠邊境仍管制 疾管署照提醒猴痘44個高風險國
染猴痘怎麼洗衣服? 羅一鈞:不混洗、一般洗衣精即可
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要吃藥一輩子嗎? 營養師教你透過飲食與運動有機會停藥
3類降血脂處方藥恐傷肝胰 食藥署要求加註警語
驗出農藥殘留 Häagen-Dazs香草冰淇淋自主下架、退款
不止吃多少動會變胖,吃藥也可能會!9種常見造成體重增加的藥物
不孕症名醫肺臟移植200天 林禹宏:距離出院回家不遠了
康復者宣言/夫妻確診 感受人情關懷
康復者宣言/確診申報不久 通知領關懷包
不進辦公室就滾蛋?上班族最青睞混合模式占比升至73%
被小黑蚊叮癢又腫!醫授3招自救:這時段最容易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