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農曆正月初二回娘家,是眾所皆知的傳統習俗,民俗專家廖大乙表示,初二回娘家也稱「迎婿日」,但出嫁的女兒新春回門與父母團圓,有些禁忌最好能注意且避免,才不會影響整年自身運勢,甚至帶衰家運,沒能回娘家則有兩撇步招好運。
廖指出,初二回娘家不要太晚,要趕在午時(上午11時)前就回門;而新春穿新衣要鮮豔明亮,大紅色最好,不要穿黑、白2色衣物,就算是新的也不宜,畢竟黑、白屬冷色系慣用於喪禮,穿亮一點回娘家喜氣洋洋總是好,才不會像奔喪。
而女兒回娘家是要讓父母安心,也讓鄰居知道在夫家過得好,所以一定要帶伴手禮俗稱「回門禮」,而回門時不僅水果或禮品數量、紅包金額都須為雙數(不要4),連進家門時人數最好也為雙數,若為3人家庭建議能多找個朋友陪同回去。
廖大乙也說,娘家辦桌最好要有全雞,「雞」、「家」閩南語音同,象徵「全家」圓滿,宴請應在中午時間,要是吃晚上會被認為是「吃到尾」帶衰家運,娘家有可能會窮一年,所以吃完飯就離開,回自己家「初三睏到飽」,不要在娘家過夜。
倘若有事無法回娘家,也有兩撇步招好運,廖提到,正月初二「頭牙」可就近去土地公廟、教堂等自身信仰場域沾人氣帶財氣回家,更重要的是,求財前先求貴人,求財會受限自身能力,但有好因緣有貴人協助牽線,求財才不會繞一大圈,所以求貴人比求財還重要。
此外,初三是老鼠娶親日,初二晚早點睡,睡前最好在入門右牆側各放一小杯的鹽、米,象徵布施分錢,隔天睡到飽,別打擾牠們,討牠們歡心,新的一年才不會打擾自己,招好運也平順一整年,初五再將鹽、米倒在住家附近水溝即可。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你每天都在做這些危險行為!常見10大不良習慣 癌症、中風、心肌梗塞都上門
把走上癌細胞道路的細胞送進體內:為何基因編輯可能是把雙面刃?
為什麼基因療法治癌症很困難?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是解藥嗎?
救護車搶救生命 常用10種設備
為何自來水裡有特殊氣味?其實和預防傳染病有關
銀髮族群適合登高山嗎?年紀並非主要關鍵,做好「2件事」以免遺憾發生
造就女人比男人複雜的原因:為何男性X染色體基因量只有女性的一半?
走路是防記憶力下降最簡單的有氧運動! 研究揭「建議運動頻率」
少吃真的可以讓你長壽 耶魯研究揭更能維持免疫力關鍵
免疫系統的豁免部位 眼睛可能是基因編輯首選器官
心痛、手麻…我是不是血管阻塞要中風了?容易被誤認為心血管疾病的四種病因
假如我們通通是遺傳的受害者 遵循營養建議、健康養生還有意義嗎?
或許有一天,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再是狗而是豬?當使用動物器官做器官移植會發生什麼事
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要先消炎,醫師教你「對抗發炎」該怎麼吃、怎麼動
想對抗Omicron病毒?提升免疫力很重要!讓營養師帶你認識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發霉易增罹癌風險,怎麼清潔?譚敦慈教2招除黴,日曬、擦拭都沒用
洗碗精能拿來當洗手乳使用嗎?專家指出這樣做的下場恐害慘你
肥胖影響認知功能!體脂肪每增加9% 大腦就老1歲
春季引發肝火旺,需注重養肝和情緒調節!透過精油釋壓,有助於疏鬱通陽、氣血暢通
大罐能量飲=3杯濃縮咖啡! 英國研究曝「頻繁飲用下場」:恐心臟衰竭
「健檢做太多反而嚇自己」 日醫學教授認為重點在這兩項
突然體溫偏高是發燒嗎?醫揪「背後原因」:很多人都沒料到
對抗瘟疫最古老的回應 為什麼人們對隔離檢疫總是心存懷疑?
喝酒前別吃巧克力、番茄!專家教預防、解除宿醉最有效科學方法
吃飽就想睡是「5大因素」害的! 營養師認證「提神妙招」:多喝水也有用
一天該喝多少水?「飲料、湯」可取代水嗎?營養師教你判斷:你喝水喝夠了沒
口渴第一時間想喝冰水、冷水或溫熱水?簡易自測你是「體寒or體熱」
猜你喜歡
眼睛沒症狀也會得青光眼!醫:3大高風險族群應補充這食物降眼壓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少婦家中昏倒留五歲兒 醫師教如何保命
肺炎來襲!肺炎鏈球菌致糖友呼吸衰竭!?做好2件事減少奪命悲劇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打三劑疫苗 買防疫保單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辛苦買快篩劑 希望備而不用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做好一切防護 保持樂觀心情
維生素K注射引發過敏休克 食藥署今公布修改適應症
使用生物相似藥 我追不上歐美車尾燈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個人防護不可少 睡飽增強抵抗力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餐廳勤消毒 祈禱別被停業
早餐吃對了嗎?/燕麥粥、地瓜沙拉、水果 美味組合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早餐吃對了嗎?/早餐吃得巧 營養又省錢
生物相似藥 健保署有條件擴增給付範圍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看診、手術、演講…忙到文明病上身 改變3個生活習慣釋放身心靈壓力
醫師法修正 外國學歷要甄試
醫病平台/ 疫情下的醫病關係與溝通
癌友僅1成認識生物相似藥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早餐吃對了嗎?/香蕉燕麥烤餅 配花生蓮子湯
量能緊繃 醫界籲延後健保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