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身體老化!專家:3個壞習慣導致身體活性氧過量
【文、圖/選自方舟文化出版《我不吃藥,照樣擊退壞膽固醇與中性脂肪》,作者長島壽惠】
即便是最頂級的名刀,一旦生鏽,仍會變得毫無價值。而一般常聽到的「氧化」就是「身體生鏽」的狀態。
儘管LDL—C被稱為壞的膽固醇,但還是得維持在一定的程度才健康。然而,LDL成分中的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很容易氧化。這就和鐵塊一旦生鏽就無法使用一樣,膽固醇氧化後,其重要的作用將不復存在。
人體為了維持生命而吸入氧氣,並使用吸入的氧氣,燃燒透過飲食攝取的營養素,在體內產生熱量。吸入體內的氧氣約有二%會被活化,產生活性氧。只要人還活著,就無法避免這種氧化反應。
活性氧本身也具有強力的氧化作用,可去除侵入體內的病毒或細菌、有害物質,對於保護身體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體內活性氧若是過多,就會像鐵塊氧化生鏽那樣,加速身體的老化。
人體本身會製造抗氧化物質或抗氧化酵素,以防止氧化。例如,可去除活性氧,或是使之變得不具毒性的SOD酵素(Superoxide dismutase,超氧歧化酶),就是抗氧化酵素之一。但當氧化速度過快,或是人體因老化等原因,導致抗氧化能力下降時,體內就會因為這些無法被抑制的活性氧而遭受損害。
為避免體內活性氧過多、導致膽固醇氧化,最該注意的就是生活習慣。然而,現代社會中,卻有太多原因造成活性氧過量。
①因飲食造成的氧化
飲食習慣紊亂、常吃食品添加物、加工食品、氧化的油、過度飲酒等。
在古代的日本,人們把循著日常度過的普通日子稱為「褻日」,吃著不奢侈的普通飲食;生日或其他需要慶祝的特別日子,則稱為「晴日」,大家會好好地大吃一頓。但到了現在,已是不分任何時刻,隨時都能大吃大喝的時代。
偶爾因為心情起伏,或因特殊場合暴飲暴食,倒沒有什麼大礙。但如果連平時都吃太多,或是攝取過多的加工食品或添加物,體內就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氧,這時就連身體裡的抗氧化物質或抗氧化酵素,都無法阻止氧化。
②因飲食以外的習慣造成的氧化
壓力、睡眠不足、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吸菸、劇烈運動等。
吸菸的害處大家都知道,此外,現代人因為生活忙碌,睡眠不足或不規律的生活似乎也成了常態,這些缺乏規律的生活習慣,都會促進身體氧化。另外,劇烈運動(此處指無氧運動)也會瞬間消耗大量氧氣,反而損害健康。
③因環境造成的氧化
紫外線、汽機車廢氣、戴奧辛等毒素,以及微波爐或電腦等電器的輻射。
空氣汙染等環境問題,無法單靠我們的一己之力防範,但這些都是潛在威脅,容易造成活性氧大量產生。接著,這些因環境汙染所產生的活性氧也會使LDL氧化,形成氧化LDL,如此一來,就會加速動脈硬化,並使血管老化。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喉嚨癢咳不停,吃枇杷有用嗎? 中醫警告「4種情況」淺嚐即止
「癌症只是數字遊戲」得癌的機率很大程度取決於一事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
「等死了再睡」不再成立 你該知道的長壽最佳睡眠時間
從補營養到救命 牛全身都是寶
大年初三別傻傻睏到飽 專家教你聰明開運
初三「赤狗日」防疫 還睡眠債好時機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預防失智症趁早!21種全球認證降低罹患風險方法
大年初一「5大禁忌」不要犯 趨吉避凶招好運
初一走春怎麼做可招財運? 專家:穿大地色系衣服、往這個方向行走!
為什麼老人會有「老人味」?簡單3招改善異味
家有毛小孩請注意! 營養師提點寵物的飲食大忌
下面好像有點濕濕的 那些難以啟齒的漏尿困擾
健康「乳」妳所願!醫:遠離乳癌靠「三及早」!
每逢佳節胖三斤?營養師傳授5招,讓你過年享受美食身材不失控
新年預防成人三疾病 醫籲:別讓流感、肺炎、皮蛇上身
過年瘋爬山 內政部提醒有高山症狀千萬別勉強
醫病天地/喝酒取暖 小心適得其反
關窗洗澡小心一氧化碳中毒! 一張圖看懂對人體影響
天冷騎機車怎麼穿才保暖? 手別插口袋!把握「3關鍵」不挨凍
冬天喝酒可以暖身? 醫師:錯誤觀念
尾牙過量飲酒傷身 小心隔夜醉
為什麼有人就是不打疫苗?不相信疫苗效力的人有共通處嗎?
這些病都跟久坐有關!身體「1特徵」罹病機率爆增
以油漱口助「排毒」?教授批:毫無依據的壞科學
穿鋼圈胸罩易得乳癌?無鋼圈內衣會讓胸部下垂、外擴? 醫師解析「胸罩迷思」
果汁好健康?可取代水果?專家呼籲,喝多恐增加死亡風險!
糖尿病老藥成抗老神藥?教授:一件事比吃藥有效
醫病天地/急凍 頭頸保暖很重要
猜你喜歡
元宵節12大禁忌 別穿這色條紋衣、剪髮「一年都存不到錢」
港媒報導 吳孟達今下午病逝 享壽70歲
罔腰向高市衛生局自承:實未懷孕、超音波照非本人所有
禁用於食品還用!查獲黑心寶寶米餅工廠近500公斤
長輩吞嚥退化易嗆咳! 營養師建議「高齡飲食準備3技巧」
金莎要改名金莎「含餡巧克力」? 巧克力新制明年上路
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長年壞習慣,身體終反撲!肝膽名醫膽結石發作,痛到掛急診開刀
余苑綺過年前發現癌症2度復發 肝臟和淋巴又出現癌細胞
植物人奇蹟式甦醒 創世台東院為他辦畢業典禮
肌肉量少也會影響心臟?研究:心臟病風險多81%
天氣一變就頭痛 竟是鼻竇炎惹禍!
為什麼老人會有「老人味」?簡單3招改善異味
理科太太賣維他命 衛局將約談
貴婦茶品牌TWG檢出農藥超標 近300公斤遭退運
充工業氮氣黑心米餅遭爆 醫師:恐有濃度不純、雜質風險
自曝懷孕引關注!罔腰接受調查 高市:釐清事證中
「我好喜歡住安養院」堅持送婆婆去,媳婦忍兩年不孝罵名,終於證明一件事
整理包/228三天連假就醫別亂跑! 醫院服務門診資訊一次看
藥品部分負擔至少40元?診所醫:三天藥才66元不符比例
友曝吳孟達肝癌化療虛弱無力說話 僅能手勢給反應
醫師分享急診與鳳梨故事 玩笑稱「吃鳳梨一舉兩得」
植物油逾5%不准叫巧克力 正名新制111年上路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
赴高醫調查罔腰懷孕案 高市衛生局結果出爐
罔腰自稱懷孕太荒謬 高市衛生局指傷害不孕婦女情感
奈良美智訪台隔離期滿 檢驗陰性出關吃剉冰
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比較安全? 專家曝背後真相:「這口味」最毒
不再放寬!3月起居服時數不足者照顧失智重症 少賺50元
有性功能障礙?先看看你是否正在吃這些藥
「等死了再睡」不再成立 你該知道的長壽最佳睡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