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喝水2000 c.c.根據是什麼?源自一位老人的長壽秘訣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說法,說成人建議每天飲水量要達2000ml以上才足夠。但有沒有想過,這是誰提出來的建議?這其中有什麼根據?其實這個說法目前是沒有什麼明確的科學證據的。那就奇怪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專家都推薦這個飲水量?好像從小聽到大聽到過很多的推薦都是這個很明確的指標。追查一下,可發現這個說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826年出版的一本普魯士醫生所寫的著作。這本書大致上是講延年益壽的方法。
這位醫生在書裡面寫到,有一名普魯士的老人高齡80歲,他分享自己延年益壽的秘訣(那個年代能活到80歲真的算不容易了)。書中說到,他之所以能夠活這麼久而且身體依然非常硬朗,是因為他從40歲開始就每天喝7到8杯的水。這位老先生說,他30多歲的時候曾經得過嚴重的疑病症,一天到晚覺得自己身體有病,老是這裡痛那裡痛,或者覺得心臟跳很快,覺得消化不良。但是自從他開始每天固定喝7到8杯水之後,這疑難雜症就通通都消失了!身體變得很健康。老人把這件事情告訴那位普魯士醫生。這位普魯士醫生隨後就把這件事記錄在他那本延年益壽的書裡。
再後來,有位研究水療法的德國醫生,他把這件事也收錄到他的一本水療法著作裡面。而這本書翻譯成英文之後,每天喝7到8杯水這個理念才廣為流傳。所以如果你要問歐美人每天要喝多少水,那大概就是這個說法裡說的飲水量!最早並沒有什麼權威的機構針對人體每天所需的水分進行研究,所提出來的只是單純那個80歲老頭個人延年益壽的偏方而已。
美國達特茅斯蓋茨醫學院的一名教授,他在2012年的時候首先對這個說法提出了質疑。他在研究人體內水分平衡差45年之後,反駁了這個說法。他就認為喝這麼多水完全沒有意義,這只是增加你跑廁所次數而已。一般人在飲食裡面就已經攝取所需水分中很大一部分,剩下的只要等到你口渴的時候再喝水就好。所以對一般人來說,尤其運動量不大的時候不用強迫自己一定要每天喝到2000ml以上的水,更不要因為自己沒能每天喝到這麼多水而認為損害了自己的健康,這反而給自己下了不好的心理暗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你每天都在做這些危險行為!常見10大不良習慣 癌症、中風、心肌梗塞都上門
把走上癌細胞道路的細胞送進體內:為何基因編輯可能是把雙面刃?
為什麼基因療法治癌症很困難?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是解藥嗎?
救護車搶救生命 常用10種設備
為何自來水裡有特殊氣味?其實和預防傳染病有關
銀髮族群適合登高山嗎?年紀並非主要關鍵,做好「2件事」以免遺憾發生
造就女人比男人複雜的原因:為何男性X染色體基因量只有女性的一半?
走路是防記憶力下降最簡單的有氧運動! 研究揭「建議運動頻率」
少吃真的可以讓你長壽 耶魯研究揭更能維持免疫力關鍵
免疫系統的豁免部位 眼睛可能是基因編輯首選器官
心痛、手麻…我是不是血管阻塞要中風了?容易被誤認為心血管疾病的四種病因
假如我們通通是遺傳的受害者 遵循營養建議、健康養生還有意義嗎?
或許有一天,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再是狗而是豬?當使用動物器官做器官移植會發生什麼事
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要先消炎,醫師教你「對抗發炎」該怎麼吃、怎麼動
想對抗Omicron病毒?提升免疫力很重要!讓營養師帶你認識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發霉易增罹癌風險,怎麼清潔?譚敦慈教2招除黴,日曬、擦拭都沒用
洗碗精能拿來當洗手乳使用嗎?專家指出這樣做的下場恐害慘你
肥胖影響認知功能!體脂肪每增加9% 大腦就老1歲
春季引發肝火旺,需注重養肝和情緒調節!透過精油釋壓,有助於疏鬱通陽、氣血暢通
大罐能量飲=3杯濃縮咖啡! 英國研究曝「頻繁飲用下場」:恐心臟衰竭
「健檢做太多反而嚇自己」 日醫學教授認為重點在這兩項
突然體溫偏高是發燒嗎?醫揪「背後原因」:很多人都沒料到
對抗瘟疫最古老的回應 為什麼人們對隔離檢疫總是心存懷疑?
喝酒前別吃巧克力、番茄!專家教預防、解除宿醉最有效科學方法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吃飽就想睡是「5大因素」害的! 營養師認證「提神妙招」:多喝水也有用
一天該喝多少水?「飲料、湯」可取代水嗎?營養師教你判斷:你喝水喝夠了沒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獨/張宇驚爆太太蕭十一郎「呼吸困難」緊急送醫!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因應猴痘搶天花疫苗?中央無搶購計畫 45歲以上可能都打過
陳文茜吐露活太累一度想解脫 嘆:不疼痛的日子都是恩典
拒絕搭上Covid-19列車 醫建議此種常備藥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韓國知名品牌泡麵農藥超標 1400公斤邊境攔截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醫院專責病房照服員津貼 衛福部拍板每人每班5千元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運動醫學鐵三角缺一不可: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及醫師應各司其職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從清零到共存 心情洗三溫暖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已成日常 兒隔離不擔心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張宇老婆蕭十一郎「鬼門關前走了一遭」!藥物過敏6大前兆,健保卡務必註記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護病比改1:7 兒童病房加津貼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老老照顧…70歲顧80歲 有愛扛不住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