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大雨侵襲全台,各地陸續傳出淹水災情。皮膚科醫師表示,雨後清掃家園,若四肢泡在水中,易造成皮膚紅腫或黴菌感染,嚴重者恐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這兩天門診皮膚炎患者增加一成,不少人上班地點淹水,或清除家中汙泥,手腳長時間接觸髒水,導致皮膚感染發炎。
板橋某托兒所兩名幼教女老師,因沒穿雨鞋清掃積水,泡在水中才半天,雙手出現小紅疹,膝蓋以下輕微紅腫,就醫發現是接觸性皮膚炎。趙昭明昨天還收治兩名男子,本來就有香港腳,因淹水導致車子拋錨,腳踩在泥堆中,造成皮膚紅癢、趾縫糜爛。
台大雲林分院皮膚部主任邱品齊說,通常大雨過後,門診常見皮膚問題包括香港腳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及淹水導致蚊蟲咬傷等,基本上,大水消退後一、兩周,求診者會逐漸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民眾治療皮膚紅腫或發炎,習慣貼中草藥或膏藥。邱品齊說,草藥若未消毒或來路不明、成分複雜,恐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甚至造成感染。他建議,身體痠痛可貼藥膏,但皮膚紅腫發炎,就醫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趙昭明也說,民眾若碰觸髒水或汙染物,應馬上用清水沖洗乾淨,立即擦乾,以免皮膚潮濕又被悶住,誘發香港腳。
另外,一旦皮膚有傷口或愈來愈癢,出現紅疹、滲出液、糜爛等,建議立即就醫。尤其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或過敏體質、免疫力較差者,懷疑皮膚或傷口感染,應儘速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