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午不食」是假養生!不吃晚飯的好處可能僅一個
不吃晚餐的你有沒有這些經歷?
出現低血糖
明明飢餓卻堅持不吃晚飯,很可能出現餓得頭腦發昏、四肢發抖、體力不支、心慌心悸、面色蒼白、出冷汗、想嘔吐……本來安排在晚上做的學習和健身任務完全沒精力去做,又渾渾噩噩地度過了一天。
抵抗力降低
堅持不吃晚飯,造成營養不良。一段時間之後,抵抗力降低,更容易生病了。
餓得睡不著
入睡變得艱難,好不容易睡著了,還可能再度餓醒。而睡眠質量又直接影響日間的生活狀態,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下降,對工作效率造成負面影響。
胃裡隱隱作痛
肚子餓得時候,胃裡空空,沒有東西消化,胃酸可能會傷害胃黏膜,而引發胃部不適,甚至出現胃炎、腸炎等消化問題。
不小心吃了宵夜
肚子餓得咕咕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即使已經躺上床了還爬起來吃宵夜,而且宵夜多數又是高油脂的食物。深夜吃完油膩的東西,雖然不餓了,但是腸胃開始加班工作,回過頭再次影響睡眠質量,進入新一輪的惡性循環。
更易發胖
長期不吃晚餐容易營養不良,身體的代謝將會降低,肌肉溶解越多,脂肪代謝受到影響,從而更容易長肉。
別盲目地「過午不食」!
根據前面的內容來看,不吃晚飯似乎沒有益處。那麼,古人過午不食的養生方式,難道是錯的嗎?
古人吃飯是一天兩餐,但並不是過午不食,他們吃飯分別為上午和下午,不吃中午飯。第一頓飯叫朝食,一般是上午9點開始吃。第二頓飯叫哺食,又叫飧,一般是下午4點開始吃。真正的「過午不食」其實是古代出家人的戒律之一,並非源自中醫理論,所謂的「午」就是午間11點到13點,也就是說,過了13點就不能再進食了。
而且,更打擊人的是,其實出家人是允許午後吃茶羹和藥食的,只是不吃正餐了而已。所謂的茶羹並非清茶一杯,而是包含有茶葉、蔥、薑、棗、橘皮、茱萸和薄荷等物,煮後同食。別的不提,單說裡面的大棗,從現代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看,比葡萄糖還高,所以多吃棗也止飢。
試想一下,如果現代人遵從字面上的過午不食理論,從下午1點算起,到第二天早上7點吃飯,一頓飯和另一頓飯之間隔了18個小時,而胃4-6小時就排空了。
每天餓著肚子「假養生」,這將是多麼殘酷的一件事!
而且,再進一步說,古人過午不食後面還有一句話一直被大家忽略,那就是「日落而息」。但你晚上7點,夜生活還沒開始呢。因此在現有的生活習慣下效仿古人,簡單地將晚飯從三餐中刪掉,人的身體只會變得越來越差。
不吃晚飯只有一個好處:省錢!
不論你是因為養生、忙、窮、胖、懶……哪種原因放棄了晚飯,偶爾餓一兩頓沒什麼問題,但時間長了,難免會破壞胃腸功能、影響內分泌,對健康和減肥都沒有好處。
如果你一定堅持不吃晚飯,那麼一個月後,你可能會精神萎靡、體力不支、臉色暗淡。
哪種情況可以不吃晚飯?
當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論,如果你遇到了下面4種特殊情況,晚飯也不是非吃不可!
午餐吃太多
如果你一頓午飯吃了全天的量,且沒有運動機會,那麼可以考慮不吃晚飯。
下午加餐吃多了
很多人在下午茶時沒有節制地大吃大喝!水果、餅乾、蛋糕一不小心過量了,那就可以考慮不吃晚餐。
習慣早睡
晚飯和睡覺應該相隔3小時左右,防止因為太撐而影響睡眠。對於11點左右甚至更晚才睡覺的人,晚餐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晚上八九點就睡了,那可以考慮一天吃兩頓,把午飯的時間延後一點。
嚴重肥胖
對於嚴重肥胖的人群來說,可能連快走都會覺得有巨大負擔,完全沒有能力做更高強度的運動。這種情況下,減重初期,可以選擇少食多餐,或者晚餐少吃甚至不吃。1~2個月之後,把大體重降到適宜範圍,再開始增加一定強度的運動,也適量恢復部分晚餐。
健康晚飯長這樣!
吃好晚飯,其實也沒啥難的,有個小口訣:
時間不超晚上8:002個拳頭的綠葉蔬菜
1個拳頭的主食
半個拳頭的蛋白質
適當吃些粗糧
保證七分飽。
原文出處:邵逸夫醫院微信公眾號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你每天都在做這些危險行為!常見10大不良習慣 癌症、中風、心肌梗塞都上門
把走上癌細胞道路的細胞送進體內:為何基因編輯可能是把雙面刃?
為什麼基因療法治癌症很困難?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是解藥嗎?
救護車搶救生命 常用10種設備
為何自來水裡有特殊氣味?其實和預防傳染病有關
銀髮族群適合登高山嗎?年紀並非主要關鍵,做好「2件事」以免遺憾發生
造就女人比男人複雜的原因:為何男性X染色體基因量只有女性的一半?
走路是防記憶力下降最簡單的有氧運動! 研究揭「建議運動頻率」
少吃真的可以讓你長壽 耶魯研究揭更能維持免疫力關鍵
免疫系統的豁免部位 眼睛可能是基因編輯首選器官
心痛、手麻…我是不是血管阻塞要中風了?容易被誤認為心血管疾病的四種病因
假如我們通通是遺傳的受害者 遵循營養建議、健康養生還有意義嗎?
或許有一天,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再是狗而是豬?當使用動物器官做器官移植會發生什麼事
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要先消炎,醫師教你「對抗發炎」該怎麼吃、怎麼動
想對抗Omicron病毒?提升免疫力很重要!讓營養師帶你認識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發霉易增罹癌風險,怎麼清潔?譚敦慈教2招除黴,日曬、擦拭都沒用
洗碗精能拿來當洗手乳使用嗎?專家指出這樣做的下場恐害慘你
肥胖影響認知功能!體脂肪每增加9% 大腦就老1歲
春季引發肝火旺,需注重養肝和情緒調節!透過精油釋壓,有助於疏鬱通陽、氣血暢通
大罐能量飲=3杯濃縮咖啡! 英國研究曝「頻繁飲用下場」:恐心臟衰竭
「健檢做太多反而嚇自己」 日醫學教授認為重點在這兩項
突然體溫偏高是發燒嗎?醫揪「背後原因」:很多人都沒料到
對抗瘟疫最古老的回應 為什麼人們對隔離檢疫總是心存懷疑?
喝酒前別吃巧克力、番茄!專家教預防、解除宿醉最有效科學方法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吃飽就想睡是「5大因素」害的! 營養師認證「提神妙招」:多喝水也有用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獨/張宇驚爆太太蕭十一郎「呼吸困難」緊急送醫!
張宇老婆蕭十一郎「鬼門關前走了一遭」!藥物過敏6大前兆,健保卡務必註記
因應猴痘搶天花疫苗?中央無搶購計畫 45歲以上可能都打過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陳文茜吐露活太累一度想解脫 嘆:不疼痛的日子都是恩典
拒絕搭上Covid-19列車 醫建議此種常備藥
骨頭痛像「被卡車撞到」是疫苗後遺症?別把疼痛合理化,當心副作用是乳癌復發!
韓國知名品牌泡麵農藥超標 1400公斤邊境攔截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運動醫學鐵三角缺一不可: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及醫師應各司其職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從清零到共存 心情洗三溫暖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已成日常 兒隔離不擔心
護病比改1:7 兒童病房加津貼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生活自肅 閱讀配散步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蛋糕配咖啡 聽音樂紓壓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醫病平台/ 醫生的態度決定病人的心安不安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