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戀」洗手錯了嗎?其實是細菌在建立地盤
我認為這很有趣,因為它會導致強迫症,屬於焦慮症的一種表現。患者會覺得自己被細菌汙染,以至於發展出對清潔的「迷戀」以及洗手的「強迫行為」。這種奇怪且終生無法治癒的病症很難明確界定,成因眾說紛紜,其中有一組線索將矛頭指向細菌。
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歐洲開始流行一種神祕的疾病。一九一八年冬天,這種疾病傳到了美國,隔年傳到加拿大。幾年後,它橫掃全球,包括印度、俄國、澳洲及南非。這個流傳了整整十年的流行病叫作流行性腦炎(encephalitis lethargica),它的症狀包含嚴重昏睡、頭痛和動作不受控制,有一點像帕金森氏症。這種疾病貌似精神疾病,許多病患會變得精神錯亂、憂鬱或性慾亢進,百分之二十至四十的患者會死亡。
許多戰勝流行性腦炎活下來的人並沒有完全康復;成千上萬的人仍有強迫症。這個罕見的行為疾病就像傳染病一般突然出現,醫生們激烈爭論,究竟這種病是心理疾病(佛洛伊德學說),還是由「器官」引起?一直到七十年後,人們才發現這種病的起因。
在二十一世紀初,兩名英國神經學家,安德魯.丘奇(Andrew Church)博士和羅素.戴爾(Russell Dale)博士,對於流行性腦炎的起因很感興趣,他們發現某些病人的症狀跟這個奇怪的疾病很相似。這件事在醫療界傳開,其他同事紛紛將相似的病例交付給戴爾,直到他有了二十名病患,這些人都曾被診斷出患有一種早在十幾年前就被認為已經消失的疾病。他和丘奇開始比對病患的症狀,希望能找到線索或治療的方法。他們很幸運地找到了一個共通點:許多病患在病重時,都有喉嚨疼痛的症狀。
美國人知道喉嚨疼痛經常是由鏈球菌的成員所引起,他們常稱之為「鏈球菌性喉炎」。丘奇和戴爾認為這種細菌可能是關鍵,在替病患做檢查時果真發現這二十名人都被鏈球菌感染了。幾週之後,這些發炎症狀沒有消失,反而引發了自體免疫反應,使免疫細胞攻擊一組稱作基底核(basal ganglia)的大腦細胞,結果,原本只是呼吸道的感染變成精神疾病。
基底核與「動作選擇」有關――大腦的這部分幫助我們從所有可能的動作中,選定我們應該執行的動作。基底核似乎有辦法從潛意識得知哪種動作會帶給我們好處――你應該要留下還是離開?你應該剎車還是加速?你應該伸手去拿茶杯嗎?還是抓抓發癢的頭皮?你執行過的動作越多,你大腦裡的基底核在做選擇時就有越多資訊可參考。例如玩撲克牌時,要跟還是不跟,取決於你手上有什麼牌、發牌者有什麼牌,以及你心中估計牌堆中剩下什麼牌。你練習得越多,你的基底核就會被調整得越準確,即使你的意識並不是這麼想的。如果這些大腦細胞被攻擊,動作選擇就會出差錯。你該跟還是不跟?跟?不跟?還是跟比較好?你有可能因為遲疑不決而抽蓄,應該自動跟隨大腦指令的肌肉似乎得到太多個指令,無法做出流暢的決定,以至於產生類似帕金森氏症的震顫。
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也會受強迫行為所擾――重複開關電源、鎖門、洗手。關於瘋狂洗手的強迫症患者,有一個有趣的猜測。我在前幾頁中提到,有些細菌群體會在洗手後變得更多,或許是因為少了較脆弱的其他對手,讓它們可以蓬勃發展――鏈球菌就是這種細菌。雖然還不確定,或許就是在我們洗完手後,這些趁虛而入的病原體在手上及腸道中掙得了地盤、建立了基礎,透過大腦基底核的強制執行習慣,說服寄主繼續洗手。
.作者:艾蘭納.柯琳
.出版社:三采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08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你每天都在做這些危險行為!常見10大不良習慣 癌症、中風、心肌梗塞都上門
把走上癌細胞道路的細胞送進體內:為何基因編輯可能是把雙面刃?
為什麼基因療法治癌症很困難?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是解藥嗎?
救護車搶救生命 常用10種設備
為何自來水裡有特殊氣味?其實和預防傳染病有關
銀髮族群適合登高山嗎?年紀並非主要關鍵,做好「2件事」以免遺憾發生
造就女人比男人複雜的原因:為何男性X染色體基因量只有女性的一半?
走路是防記憶力下降最簡單的有氧運動! 研究揭「建議運動頻率」
少吃真的可以讓你長壽 耶魯研究揭更能維持免疫力關鍵
免疫系統的豁免部位 眼睛可能是基因編輯首選器官
心痛、手麻…我是不是血管阻塞要中風了?容易被誤認為心血管疾病的四種病因
假如我們通通是遺傳的受害者 遵循營養建議、健康養生還有意義嗎?
或許有一天,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再是狗而是豬?當使用動物器官做器官移植會發生什麼事
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要先消炎,醫師教你「對抗發炎」該怎麼吃、怎麼動
想對抗Omicron病毒?提升免疫力很重要!讓營養師帶你認識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發霉易增罹癌風險,怎麼清潔?譚敦慈教2招除黴,日曬、擦拭都沒用
洗碗精能拿來當洗手乳使用嗎?專家指出這樣做的下場恐害慘你
肥胖影響認知功能!體脂肪每增加9% 大腦就老1歲
春季引發肝火旺,需注重養肝和情緒調節!透過精油釋壓,有助於疏鬱通陽、氣血暢通
大罐能量飲=3杯濃縮咖啡! 英國研究曝「頻繁飲用下場」:恐心臟衰竭
「健檢做太多反而嚇自己」 日醫學教授認為重點在這兩項
突然體溫偏高是發燒嗎?醫揪「背後原因」:很多人都沒料到
對抗瘟疫最古老的回應 為什麼人們對隔離檢疫總是心存懷疑?
喝酒前別吃巧克力、番茄!專家教預防、解除宿醉最有效科學方法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吃飽就想睡是「5大因素」害的! 營養師認證「提神妙招」:多喝水也有用
一天該喝多少水?「飲料、湯」可取代水嗎?營養師教你判斷:你喝水喝夠了沒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因應猴痘搶天花疫苗?中央無搶購計畫 45歲以上可能都打過
陳文茜吐露活太累一度想解脫 嘆:不疼痛的日子都是恩典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拒絕搭上Covid-19列車 醫建議此種常備藥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韓國知名品牌泡麵農藥超標 1400公斤邊境攔截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已成日常 兒隔離不擔心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從清零到共存 心情洗三溫暖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老老照顧…70歲顧80歲 有愛扛不住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擬洗腎前認識換腎 晚期肺癌實證給藥
運動醫學鐵三角缺一不可: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及醫師應各司其職
翻轉腳本/向外求援 原來家門外仍有愛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