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炎熱氣溫飆高,不少民眾知道要防中暑,卻沒想過頻繁進出有空調的辦公大樓、捷運或百貨公司、便利商店,再步出到炎熱戶外,溫度差距超過10度以上,冷熱環境交替或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不少人會產生「冷氣病」,也就是俗稱的「空調不適應症候群」,夏季抗暑之餘,還需「防寒」。
久待或頻繁進出 出現症候群
開業中醫診所醫師、彰化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柯富揚說,辦公族或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工作的職業,如在醫院、診所工作的醫護人員、銀行專員等,或頻繁進出冷熱環境的工作者,如搬運冷凍食品、從事廚房倉儲工作者,若個人體質或免疫功能較差,較易因「久待冷氣房」或「經常出入冷熱交替環境」而引起空調不適應症候群。
近來夏天溫度愈來愈高,室外氣溫約32到35度,最熱更達37、38度。柯富揚表示,一般室內空調約定溫在25到27度,室內外溫差會達到7到9度,有時更差距超過10度。但人體較能適應的溫度差,只要超過5到6度,敏感體質的人就容易感到身體不適,出現呼吸系統問題或與免疫功能相關的大小症狀。
1呼吸道不適
台北國泰醫院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林志鴻表示,每到夏季,因常吹冷氣和頻繁出入冷熱環境,引起呼吸道不適的患者,相較其他月份有明顯增加。這些呼吸道敏感的症狀,大部分是因為呼吸道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或過去曾被病原體侵犯所導致;另一部分是因為支氣管擴張症或嗜菸。
林志鴻解釋,由於呼吸道內有許多神經元細胞,呼吸道上皮在受到傷害後容易脫落,神經纖維便裸露出來,因此對溫度變化敏感,所以會發生突然從冷到熱或熱到冷的環境時,有咳嗽生痰等症狀,若不接受治療也可能會誘發氣喘、產生呼吸困難。
2關節痠痛、皮膚乾燥
除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等呼吸系統問題外,柯富揚說,免疫功能較弱的患者,也可能引起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等;若經常吹冷風,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肌肉或關節容易痠痛,或因冷氣房濕度低又乾燥,使得皮膚乾燥發癢,甚至引起過敏。
辦公族常待冷氣房,又經常使用電腦上網查資料、盯著螢幕辦公久了,眼睛也可能愈來愈乾澀,引起乾眼症。
另外,從戶外踏入冷氣房,溫度降低產生溫度差,加劇血管收縮,可能引起頭痛,連帶的有血液循環相關疾病的患者,如腦、心血管疾病,曾經中風、高血壓、心臟病等,也要注意出入室內、外的溫度差。
▇長時間待冷氣房者
●多喝溫開水:若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可以溫熱毛巾敷鼻子,也可戴口罩、多喝些溫開水,使鼻腔更容易調節空氣的溫度及溼度。
●遠離出風口:盡量別站或坐在出風口附近。
●多起身活動:每隔一小時可起身活動,增加血液循環,讓體溫稍微回升。
●關節要保暖:若有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可在關節處戴上護膝、護肘或護腕保暖。
●開小窗對流:留個通風口讓戶外空氣進入室內,不僅能讓室內空氣對流,溫度也能溫暖些。
●幼兒注意保暖:6歲以下的幼童,因身體毛細孔容易打開,對冷熱溫差適應較成人差,更易因冷空氣侵犯而感冒,尤其要注意脖子保暖,若在溫度26至28度的冷氣房內,盡量別待超過4小時。
諮詢/林志鴻、柯富揚
▓頻繁進出冷氣房者
●找中間地帶:從戶外進到室內,可先找個介於室內、外溫度中間值的地帶,如建築物的屋簷下、大門口等地方,待個3到5分鐘,再進到冷氣房內。
●讓身體乾燥:先擦乾汗水、脫掉濕衣服,別急著開冷氣,先用電風扇調節室內環境溫度。
●先穿衣保暖:可加件薄外套、戴帽子或口罩等再踏入室內,降低溫度差可能帶來的不適症狀。
●多增強免疫:平常規律運動、鍛鍊身體或補充維他命C或B群、多吃蔬果,養好身體也能防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