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嚮往「極簡主義」(Minimalism)的生活方式,家裡空無一物、簡潔俐落。但並非人人都能有效斷捨離,家人不同調、生活習慣難改,常讓整理變成壓力。日本極簡主義部落客Odeko分享最終找到「不用丟過頭也能清爽生活」的溫和整理法。
1.嘗試「只在一個地方極簡」
Odeko原本夢想擁有「什麼都沒有的家」,但現實並不順利。她與丈夫兩人同住,丈夫對斷捨離完全不感興趣。她雖不想強迫丈夫丟東西,卻希望客廳、廚房等共用空間能更整潔。雙方多次討論仍僵持不下,只讓彼此更煩躁。
Odeko後來放棄要求家人配合,決定只在家中挑一個區域,讓自己成為「那裡的極簡主義者」。她選擇的地點是「衣櫥」。結果雖然整個家仍不算極簡,但能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實踐輕生活,也讓她獲得了意外的滿足感。
2.無法減少「數量」就改變「尺寸」
如果無法減少擁有物的數量,不妨嘗試「換成小一點、輕一點的東西」。家具尺寸變小,視覺與空間感都會變得寬敞。Odeko家嘗試了以下三項調整:
電視櫃:從大型收納櫃改為僅支撐電視的簡約款。
餐桌:由四人桌換成小型圓桌。
餐具櫃:將餐具改收於廚房原有收納櫃,只保留放微波爐與烤麵包機的小架子。
這種縮小化的做法,比丟東西更容易獲得家人支持。家裡空間有限,家人之間也各有需求。「讓空間清爽」的自己與「不想丟東西」的丈夫,最好的折衷就是家具的「尺寸縮小」,就能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
3.無法減少「物件數」就減少「顏色數」
若真的捨不得丟東西,可以嘗試「減少色彩種類」。Odeko家從家具到小物,都避免鮮豔顏色,維持整體的色彩一致性。色調統一,視覺就會變得安靜;視覺安靜,心情自然也平靜。
她家的主色為灰、黑、綠與不鏽鋼銀色。這樣的色彩控制,讓房間即使物品不算少,仍給人整潔、有秩序的印象。減少顏色本身,就是一種不需丟東西的「柔性極簡主義」。
4.感到混亂時 先試著「減一點」
Odeko表示,當生活感到雜亂時,她的第一步永遠是「嘗試減法」。覺得收納不夠時,不是立刻買櫃子,而是先想:能不能少放一點?即使最終無法真的減少,這種思維也能避免無意間增加更多東西。
她強調,「減法」的結果不必是零:「例如有很多沒在用的包包,但全部丟掉太捨不得,那就『減一半』。連『非得全丟不可』這種想法本身,也能被減掉。」
這種「只減一點」的心態,她甚至延伸到人際關係中:「對職場上不擅長相處的人,以前我一整天都要笑臉應對,現在只在下午這樣做,雖然沒解決根本問題,但壓力明顯減輕了。」
Odeko笑說:「能減一半,也是一種極簡。」
‧從0存款到400萬 她揭五個聰明省錢術:買掃地機器人其實很划算
‧70歲喪妻退休師養狗療傷「千萬資產蒸發一半」快樂散步變惡夢
‧室內曬衣哪裡最快乾?「窗邊不是最佳解」:一關鍵有效排濕除臭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