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自《健康行李:超級病毒、失序氣候、天災地變……出國的人必備》,作者邱泰源,大塊文化出版】
炎熱高溫的天氣,隨著戶外活動的盛行,防曬、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戶外工作或是運動過後,如果出現頭暈,嗜睡現象時,可得當心是否已經中暑了。 「熱痙攣」是因身體大量出汗,造成電解質不平衡,以致肌肉抽筋痙攣;而超過攝氏40度的「中暑」,則會發生中樞神經症狀,例如意識混亂、幻覺、步態不穩、抽筋甚至昏迷,也會造成多重器官衰竭,不儘快處理,死亡率非常高。
不只是出國,在國內曾有案例,七月的墾丁街頭,毒辣的太陽下,帶著3歲的寶寶來度假衝浪,順路想買杯速食店冷飲的年輕爸媽,由於停車場一位難求,於是夫婦倆把車子暫停在速食店外,看寶寶睡得很熟,不想吵醒他,便把孩子留在車內。
雖然窗戶開了一點縫,並想說大概五分鐘就回來,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誰知道鑰匙忘在車內,車門卻自動上鎖。半小時後,等鎖匠來打開車門,寶寶已經全身發燙,呼吸和脈搏加速,趕忙送醫……
小孩的代謝率比成人更高,身體比成人每單位產生更多的熱能,但其心輸出量比成人低,流汗速度較慢,表示運動中所產的熱不易散發。小朋友,也比較不會自動自發攝取水分,更小的幼兒,行動力不足以獨立離開炎熱環境,所以更容易中暑。這些都是父母帶小朋友,在夏天出門不可疏忽的地方。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肥胖者(因為皮下脂肪過多不易散熱)、有服用影響體溫調節、或造成出汗、或脫水的藥物的病人,甚至對自己身體狀況不瞭解的旅行者,都是中暑的高危險群。 如果旅行的環境,是氣溫、濕度都太高,通風不好、或沒有陰涼可避暑的休憩場所,會讓身體負荷太大。倘若外出時間又長,休息次數過少、休息時間不足、環境曝曬多,而服裝穿著不易脫換或透氣不良,再加上水分或鹽分補給不足,對中暑知識不清楚的旅行者,是可怕的高危險群。
年紀超過65歲的老人家,若遭遇溫度變化,體溫調節能力不如年輕一輩,通常較會有身體的疾病,而改變身體對熱的反應。老年人較常服用的部分藥物,會增加中暑的機會。例如: 乙型阻斷劑(常見血壓藥),會使心跳無法增快以對抗熱壓力。利尿劑(常見血壓藥),會干擾水分平衡。 抗組織胺,抗精神病藥和三環抗憂鬱劑,會抑滯和減少熱散失。
如果不幸發生熱傷害,應趕緊將病患移至陰涼處,除去衣物,用冰水拭浴,若有風扇吹拂更好,可將手腳浸泡在冰水中,或以冰袋放於主要血管流經的頸部、腋下、鼠蹊等部位幫助散熱。若是病人意識不清者、嘔吐時,記得讓病人側躺,避免嘔吐物阻塞呼吸道,若呼吸困難,則應儘快請求救援,並施以人工呼吸。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