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一位50多歲男性很喜歡運動,有一天腳受傷、骨折,他以為只是一般運動傷害,不以為意,反覆看了骨科、復健科,卻還是感覺疼痛,後來到心臟血管外科檢查,一檢查發現受傷那隻腳沒有脈搏,且腳部冰冷,原來不只骨頭出問題,連血管也堵住了,出現急性動脈血管阻塞,如果情況持續惡化,可能就要截肢。
台安醫院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袁明琦表示,多數骨折患者到醫院只檢查骨頭狀況,事實上意外發生時,不只骨頭會斷,連血管、神經也可能被扯斷,有些醫師不察,直接為患者上石膏,等拆掉石膏,整隻腳說不定就已經黑掉、報銷,最後只好截肢,這樣很容易形成醫療糾紛。
因此骨折患者就醫時,一定要提醒醫師檢查血管、神經是否受損,發現不對勁就要趕快告訴醫師,及早治療,以免造成缺憾。
袁明琦醫師進一步解釋,下肢動脈血管阻塞時,患者會感覺疼痛,下肢沒有脈搏,且膚色蒼白、冰冷,嚴重的話還會出現麻木、癱瘓。
慢性周邊血管疾病患者最早期、最典型症狀為「間接性跛行」,患者走路、運動一段時間後,小腿肌肉或大腿處會突然感覺痠痛,每走一、兩百公尺就必須休息一下,等休息過後,症狀就會緩解、消失,再走路、運動,同樣情況周而復始發生。
當下肢血管變窄,血液供氧量不足,就可能引起上述症狀。這種不舒服的感覺通常發生在腳趾腳尖處,也就是身體血管最末梢。醫師提醒,民眾一旦出現這些異常症狀,最好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