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
許多民眾如果不小心撞到頭,常因為沒有開放性傷口、腫脹或瘀血,往往都不以為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神經外科主任劉奇樺提醒,民眾若有頭部撞傷情況,建議至少要觀察3個月,否則有可能因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出現走路不穩、頭痛等症狀。
1名64歲的老太太,車禍造成頭部輕微撞擊,因沒有外傷,加上腦部做電腦斷層時,沒有發現明顯顱內出血或骨折而返家休息。
沒想到才過2、3個星期,就開始出現走路不穩、右手不靈活、頭痛等症狀,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有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經手術治療後,症狀已大幅改善。
劉奇樺表示,硬腦膜下血腫是指血塊發生並存積於緊貼顱骨的硬腦膜及腦組織,依受傷至發現時間可分為急性(3天內)、亞急性(3天至3星期)、及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大於3星期)。
劉奇樺強調,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常見的症狀包括意識障礙、頭痛、步態不穩、說話或吞嚥困難、癲癇、記憶力減退、肢體無力落麻痺等。
有時病人感覺起來像中風、老年癡呆、偏頭痛、精神疾病、腦瘤、眼睛疾病、巴金森氏症等,所以有「大模仿家」的稱號。且有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病人,沒有明顯的頭部外傷病史,須做電腦斷層掃描才能確定診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