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馬鈺龍/報導】
歐美標準 要游150公尺
「澳、美、英等國,要求小一學童須具備游泳25公尺、踩水1分鐘能力,到小六時更須有游泳150公尺、踩水3分鐘的能力。」他說,台灣規定小六畢業前須具備游泳15公尺能力,是國際笑柄。
不會換氣 不算學會游泳
他說,游15公尺,兩腳一踢向前游,不必換氣也做得到,別說不能從事水上活動,更會讓家長誤會「孩子游泳及格了」,放心讓他們參加水上活動,但很容易發生意外。
他建議,如果游泳政策是要學生有免於水難的能力,小學生畢業至少要會游150到200公尺,國中學生要會400公尺。可不限泳式,但要會換氣。
推動游泳教學多年的興雅國小校長宋豐雄說,15公尺的測驗標準,不能算學生會游泳,因為憋一口氣就到了,要會換氣才算會游泳,因此興雅國小現在畢業的檢測標準是50公尺。
湧動水域 不適用水母漂
張培廉談起教部推廣的水母漂自救,更是急得跳腳。他說,在大海中用仰漂和水母漂,很難保住生命。
他說,在湧動的水域中,加上又是鹹的海水,根本不能用仰漂,甚至用水母漂,那樣只會讓海水衝進口鼻,加快死亡而已。
溪谷石多 當心一頭撞上
他說,如果在溪流中仰漂或水母漂更是錯誤,有可能還沒溺死,就先被溪流裡的石頭撞傷或撞昏。
張培廉說,正確的方式應該是,一手在海水中不停撥水保持浮力,一手舉高示意呼救。今年高雄世界運動會水上救生賽技術代表姜茂勝也指出,遇突發狀況,須第一時間高聲呼救。
【2009/08/02 元氣周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