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是形塑地方文化的基礎,只要去到不同地方,我會盡量找機會去當地的傳統市場逛逛,那裡總可以發覺些有趣的特色食材、不同的飲食方式,可以不加修飾直視在地人的日常生活。
菲律賓逛市場 尋寶之旅
逛市場的感覺跟逛賣場不同,尤其跟那種過度包裝,千篇一律的美式超市很不一樣。去菲律賓時,我專程尋找在地人去買東西的市場,在熱鬧的奎松市傳統市場(Quezon Bridge),發現當地販售的木製餐具,包括大小不等用途多元的碗盤、湯匙、筷子,還有許多的日常用具都是用天然材質做成,具有樸質的美感,價格卻十分的低廉。
菲律賓被稱為「散落在海上的珍珠」,除了天然木器之外,各種貝殼材質的加工品和手工藝術品非常豐富。例如餐具上面鑲著貝殼,還有各種造型和尺寸的貝殼燈具,令人目不暇給。此外,就跟台灣以及東南亞其他地方一樣,菲律賓也是一個大量使用竹製品的國家,竹子做的各種編織物琳琅滿目,從水中捕撈用的魚籠蝦籠,到菜籃提包裝飾品甚至家具應有盡有,對喜愛天然材質的人來說,這裡真是個開心市場。
材質貼近自然 健康指標
塑膠容器氾濫的今天,天然材質的居家用品因為價位較高,反倒變成了藝術品、文創品,並不普及。但我越來越覺得,居家環境的健康指標,可以從家中日常用品的材質判斷,越是貼近天然的材質,與大自然的距離越近。
自然的材質有天然的孔隙,會隨著環境中的溫度、濕度、氣味不同而變化,就跟人的肌膚一樣,因此跟人體較為相應。
木材當食具 非樣樣適合
有些人擔心木製餐具會沾味道,怕油膩洗不乾淨。但其實,木製品和鐵製品等天然物,更是需要油脂的滋潤,吃飽了油反而會防水,因此更不沾味。
要注意的是,並不是任何一種木材都適合當作餐具,本身具有明顯香精味的木材反而不適合當作食具,一來是因為精油具有揮發性和刺激性,吃下肚並不妥當;二來是怕過於濃烈或明顯的氣味,搶蓋了食物的風味,也會讓食物產生異味。如果只是喜歡木頭的香氣,可以考慮使用聞香瓶或是精油,泡澡用的肖楠桶或是檜木桶原料,就不適合拿來做成飯桶。
手作木餐具 匙筷易入門
元氣周報之前也曾介紹過自己手作木餐具,湯匙、筷子、叉子是最多人的徒手入門作品,而木盤、木筆則需要借助機具較容易完成。位於台北市植物園旁的林業試驗所木藝教室,不定期的會開放DIY課程給一般民眾。南部的讀者,也可就近到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的木藝教室詢問開課時間。
在全台文創店聚集的市集,或是以蔬果農產品為主的農夫市集,也常常可以看到手工的生活品,只不過價位往往較為偏高,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如果要一次看足購足,距離台灣最近的南國確實是不錯的選項。
直搗傳統市場 物美價廉
奎松市傳統市場與一般觀光採購團的手工藝品店不同,除了少數膽敢冒險的觀光客之外,大多是菲律賓當地的消費者,或是由熟門熟路的在地人帶來的外客,因此,產品價位相對要比市面店頭低了許多。
看起來幾乎一樣的木刻置物架,在馬尼拉的百貨公司內要價大概跟台灣市價不相上下,但是在奎松市的橋下市場,不到三分之一的價格就可輕易入手,甚至還可以更低。如果有機會去馬尼拉,不妨抽個時間去當地人稱Under the Bridge的工藝市場尋寶。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