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小擔任交通導護十多年,每每看到阿公阿嬤帶著孫輩,一路說說笑笑上學去,總覺祖孫都好幸福好溫馨。
近年因為少子化,許多幼兒園及國小招不到學生,而停業、減班甚至廢校;另方面又因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衍生的許多老人問題,比少子化更不易解決。
因此,我常想,這些停業的幼兒園及減班、廢校的國小,如果能轉型成幼、老園,讓祖孫同上一所學校,因校園寬廣、有花草樹木,老人還可帶著孩童一起蒔花弄草。
到了吃點心、玩遊戲時間,如果老人願意加入「返老孩童」更好,也可當工作人員的幫手,就像生活在家裡一樣,既可含飴弄孫又能讓幼童學習如何與長輩相處,一舉數得。
同樣的,台灣有許多企業、廠商,為了讓員工能安心工作,在廠區、公司內設立托兒所,如能增設托老所,祖孫三代一起上班、上學去,也是解決老人問題的辦法之一。
以本人所接觸在安養機構或居家的照服員,年齡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女性。政府應在高職開辦長照科,培育年輕的在地照護,讓老人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自然老化與安養。
老人要活得快樂有尊嚴,最重要的是健康的自然老化。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老人、家屬、機構、政府、社區共同合作。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