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我看起來很年輕,為什麼他讓座給我?60歲人士的自白:「好像只有我們沒意識到自己的年紀」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生命智慧

正面接受人生挑戰 《伊如陽光》照耀有緣人

【文、圖/選自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伊如陽光》,作者李憶慧】

人生無常,所有事物都可能在一瞬間改變,

我把每一次際遇,都當成訓練自心的好機會,

如果能這麼想,生命就會變得更有趣。──陳伊瑩(法號慈舜,英文名Grace)

病苦思惟

女兒愈受苦愈堅定,沒有對自己的信仰有任何懷疑,能不起煩惱,不顛倒,信受奉行生生世世。

慈舜剛罹患白血病,還在美國時,閻雲醫師開玩笑說:「你怎麼總是跑在醫學前面?」真的沒有想到,這是象徵致命的玩笑啊!白血病的藥物療效,這幾年有很大的突破,然而慈舜卻等不到,早了幾年往生。

閻醫師取了慈舜的唾液做檢測,報告說明她兩次罹癌,是因為在胚胎時基因突變,一對p53基因都斷裂,這是負責抵禦癌症最重要的基因,並非遺傳自父母的基因。所以,慈舜的身體就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得癌症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難怪我懷孕時一直流血,需要打針安胎,還要臥床休息,連起床梳個頭都流血,原來是身體在排斥,雖然勉強留下她,她也選擇了我們,但是時間不夠長。還好她能接觸慈濟,能自耕福田、自造福緣,發願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

閻醫師在女兒往生那年中秋,受邀到慈濟全球人醫年會演講。前一夜,他夢見了慈舜,感覺是很歡喜的能量,好像是要他安心。閻醫師在演講中談到,病患在生病中改變信仰的現象屢見不鮮,慈舜卻愈受苦愈堅定,因為她沒有對自己的信仰或對證嚴上人有任何懷疑。

身為腫瘤和骨髓移植專家,常常應邀在各種場合演說,辯才無礙的閻醫師,在以慈舜為例的那場演講中,居然泣不成聲,無法再講下去。他不捨年輕生命的消逝,更不捨一位年輕法親的流逝。

做慈濟三十年的我,知道就如上人所說,慈濟是娑婆世界,參差不齊是正常現象,一個年輕人在眾多慈濟人的愛護中成長,但是做事的方式和思維模式也一定有所不同。想到女兒能不起煩惱,不顛倒,信受奉行生生世世,也是我學佛的典範。

愛的延續

濟修從美國來訊,說開始參加慈光師姊的翻譯團隊,這是慈舜加入美國團隊後一直在做的。

慈濟援助尼泊爾賑災後,很開心能與思賢師兄及慧文師姊,一起陪同尼泊爾裔的Naresh Dugar先生參訪慈濟。年輕的他是尼泊爾第三大企業的副總裁,對慈濟嚮往多時,希望到臺灣尋慈濟的根,然而簽證遇到了一些困難,我盡了一點力,尋求管道,讓他能順利成行。

我們陪同他參觀慈濟志業,環保站的老菩薩、慈濟醫院的醫療人文、花蓮靜思堂的博覽會以及靜思精舍出家人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都讓他非常感動。最後拜謁上人時,他發願讓慈濟永遠生根在佛陀的故鄉尼泊爾。

當天晚上回到家,看到濟修從美國來訊,說開始參加慈光師姊的翻譯團隊,這也是慈舜加入美國團隊以後一直在做的,他感到自己能繼續慈舜在世時做的事、發的願,而十分開心。

時隔兩年,我再問他:「你現在還是為慈舜做慈濟嗎?」他說:「不是!我現在是為自己在做慈濟。」我很高興,他能夠找到生命真正的價值,從小愛跨越到大愛。

傳法到西方,度化外國人是慈舜發的大願,相信她現在一定大步邁向這個目標。

女兒教會我的事

我跟女兒學到的是,一致不變的堅持!她的衣服不要花花綠綠,跟她的人生方向一樣,找到方向就往前邁進。

慈舜自十八歲去美國念大學,我們母女相聚的時間不多,大概就是每三個月,我會飛去跟她住兩週的時間,還有她回來臺灣住在家裏的時候。

陪伴慈舜住院治療時,母女聊了很多,我曾經問她:「你給媽媽回饋一下,我這個做媽媽的,有什麼地方要改進?」

慈舜想了一下說:「如果你一定要我說的話,記憶中,從小到大,不論我有再好的表現,你都沒有稱讚過我。」聞言,我想要反駁,但是想想孩子這樣感覺一定有原因。

從小,她每有好的表現,我都會開心地和公婆、爸媽分享,有時候當著她的面說,她還會害羞地一直否認,讓我好像是說謊一樣,很尷尬。可能因為這樣,我漸漸就不說了,反正她和爸爸一樣都是低調的人。

現在回想起來,可能她要的不是我跟別人說,而是在她跟我分享時,我就應該抱著她,讚嘆她,開心地跟她一起歡喜。孩子要的就是這麼簡單。

另外,我跟女兒學到的是,consistence(一致不變的堅持)!

人生中,我們要的實在太多,要紅也要綠,還要彩色才滿足,最後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女兒從小就很清楚,她的衣服不要花花綠綠,連房子的裝潢也只有黑、白、灰三色,只有木質地板是在愛物惜物的大原則下被留下來。

這跟她的人生方向一樣,找到了方向,就一直往前邁進,帶著這分信念到來生。

利益眾生

慈舜是信守證嚴上人教誨的好弟子,希望她正面接受人生挑戰的精神,能夠鼓勵一些身體不適或遇到困境的朋友。

雖然慈舜從第一次罹患腮腺癌,經過三次開刀;後來又得了急性淋巴白血病,經過多次化療和骨髓移植。在短短四、五年間,進進出出醫院,經歷所有辛苦的治療,她卻一直都很樂觀、很平靜。她沒有說出來的是,她回到花蓮就是為了最後要捐贈大體。

慈舜自己對生病這件事的看法是:第一次罹患腮腺癌治療時,她還慶幸自己無需化療;在急性血癌治療時,她說自己經歷了化療和移植的辛苦,以後更能貼心地關懷鼓勵病苦的人;對於自己若是無法醫治好,必須面臨此生終點的事,她認為可以將身體交給慈濟醫院的醫師研究,希望對醫療有所貢獻,也就是俗話說的「跌倒也要抓一把沙」。

催生這本書的慈濟平面媒體總監王志宏和林幸惠師姊,看過我寫下來的札記後,殘忍地逼我看《一公升的眼淚》,一度曾想既然有這本書,我又這麼忙,應該不用寫了!

可是念頭一轉,不同不同,慈舜的出生背景、學識專業、生命寬廣度都不同。慈舜是信守證嚴上人教誨的好弟子,希望她正面接受人生挑戰的精神,能夠鼓勵一些身體不適或在精神層面遇到困境的朋友。於是,我繼續在字裏行間,一點一滴思念著愛女,讓她仍然有利益眾生的機會。

點點滴滴的回憶,伊如陽光,永遠照耀著我心和所有有緣人。

化療 白血病 骨髓移植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