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改善腰痛最好的方法是「練核心」!復健科醫師公開「3大動作」 預防改善都有效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生命智慧

文字懷親篇/陳義芝思子 為了下一次的重逢

元氣周報

【聯合報/記者康錦卿/整理】

清明時候,又一次來到聖山寺。在濛濛的小雨裡,我特意先彎到雙溪國小,將車停在溪畔,獨自走進空無一人的操場。沿著圍牆,穿越教室走廊,在那株森然的茄苳樹下,彷彿又看到穿著紅白花格襯衣的邦兒。

那年邦兒就讀小二,星期天我帶他和小學五年級的康兒坐火車郊遊,在車上隨興決定要在哪一站下。父子三人的火車之旅,第一次下的車站就是雙溪。

當年操場上太陽白花花地,小跑著嬉鬧一陣,邦兒就站到茄苳樹蔭下去了。小時候,他憨憨的、胖胖的,聽由媽媽打扮,有時穿白襯衫打上紅領結,煞是好看。那天穿花格襯衫,捲袖,許是天熱,流了一身汗,又沒零嘴吃,雙溪這處所因而並不稱他的心。我們沒走到街上逛,天黑前就意興闌珊搭火車回家了。

一晃眼十幾年過去。一樣是周末假日,此刻,我獨自一人,蕭索對望雨洗過的蒼翠山巒與牛奶般柔細的煙嵐,四顧茫茫,樹下哪裡還有花格子衣的人影?茄苳印象不過是瞬間的神識剪貼罷了。」

作家陳義芝於2006年發表在聯副的「為了下一次的重逢」一文中,追憶因一意外而離世已三年的兒子。雙溪國小的操場上,穿著紅花格子襯衫的小男孩,十幾年後再度走進父親的眼簾。

「歸有光四十三歲喪子,哀痛至極,先作〈亡兒壙誌〉,再建思子亭,留下〈思子亭記〉一文。他至為鍾愛的兒子十六歲時與他同赴外家奔喪,突染重病而亡,歸有光常常想著出發那天,孩子明明跟著出門,怎料到足跡一步步就消失在人間。此後,不論在山池、台階或門庭、枕席之間,他總是看到兒子的蹤跡,「長天遼闊,極目於雲煙杳靄之間」,做父親的徘徊於思子亭,祈求孩子趕快從天上回來。這是邦兒走後,我讀之最痛的文章。」

失去親人的那刻,朋友的安慰,讓陳義芝「搖晃地走出囚牢」。他談漢寶德先生寄來的綠度母像卡片、林懷民寄來的一枚菩提葉、李黎信中說的「有一種痛是澈骨的,有一種傷是永難癒合的」、簡媜說的「就當作這孩子是哪吒分身,來世間野遊、歷險一趟,還是得回天庭盡本分。」他在文章中,檢視朋友的來信,發覺能安慰人的,不是「請節哀」、「請保重」、「請儘快走出陰霾」的話,而是同聲一哭的無助。

「我們還會再碰面嗎?」無助的母親不只一次椎心問。

「沒有人不碰面的。」師父不只一次回答。

陳義芝以文字告訴自己,安心等待父子重逢。

牛奶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