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
上周五疾管署舉辦「國際狂犬病專家會議」,歐、美、亞各國專家給予許多意見,前日參觀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在場與國內專家學者共同討論狂犬病防治策略和經驗,尤其針對野生動物測方式、口服疫苗評估使用、疑似腦炎患者器官捐贈等交換意見,集思廣益研擬中長期計畫。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美國防疫專家在場提出,美國曾有一名器捐者因不明腦炎死亡,接受器官者而後證實感染狂犬病,研判由器官移植所致,雖然機率非常低,但在器官移植的緊急時刻,不可能檢驗捐贈者是否罹患狂犬病,臨床醫師應提高警覺,手術前應細問家屬,捐贈者是否曾被動物咬傷。
專家們也注意到,國內針對蝙蝠感染狂犬病的調查數字很少,建議應給蝙蝠咬傷的民眾施打狂犬病疫苗,同時提醒台灣民眾要避免接觸蝙蝠,被動物抓咬傷的民眾,已接受五劑的疫苗後,又被野生動物抓咬傷,也被建議應多增加施打兩劑疫苗,確保傷者能夠產生足夠抗體,降低感染狂犬病風險。
由於台灣到目前的狂犬病案例,絕大部分皆發生於鼬獾,國際專家也指出,必須對於病毒基因的演化情形和毒力進行深入測試,確定鼬獾生態、族群散佈、與其他動物接觸風險,仔細評估長期需要的經費與人力,口服疫苗還需要多項實驗,才能決定是否投入山區給動物使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