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詹建富、黃文彥/台北報導】
腦死判定年齡下修,三歲以下幼兒器官配對成功機會大增;但如何鼓勵民眾捐贈遺愛,才是未來最大挑戰。
腎臟小病童,若換不到腎,就得終身洗腎。成大醫院移植外科醫師張勝勛說,很多家屬等不及,最後乾脆捐出自己腎臟,換小孩健康。
腎臟可以摘下一顆,肝臟也可以切除一部份供自己小孩使用,但心臟等器官部分移植就不行了。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王主科表示,過去幼童腦死準則模糊,導致很多醫師不判定,也間接讓很多左心室發育不全的幼童,苦無器官來源。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執行長江仰仁表示,衛生署修正腦死判定準則,讓有意捐贈幼兒器官的家屬,能及時做出決定,有助於鼓勵器官捐贈;他說,等待器官捐贈的幼童並不多見,多數也能透過成人器捐,挽回性命,但新準則可讓器官捐贈制度更加完善。
「器官捐贈就像機械壞了,必須更換新零件。」張勝勛說,看過很多洗腎的幼童因為代謝不佳,生長遲緩,甚至還有感染危險;放寬標準是美事一樁,但以目前全台一年只約兩百人器捐,還是供不應求,未來最大的挑戰仍是如何鼓勵民眾支持器捐。
💪更多健康推薦
‧夏天睡覺冷氣怎麼開?教授建議不要定時關機「吹整夜比較好」
‧七旬婦30年來「不出國、買特價品」存下千萬老本卻後悔了
‧80歲男體弱需攙扶「每天加吃5顆常見食物」一個月後大復活能自己走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