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的離開,可以讓更多孩子活下去」,北榮兒童加護病房護理長郭玲娟眼見許多孩子苦苦等待器官移植卻機會渺茫,27年來她致力推動器官勸募,幫助更多病童重獲新生。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今天舉辦「第11屆優秀器官勸募機構暨人員頒獎典禮」,表揚41個優秀器捐機構及個人。
獲表揚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加護中心護理長郭玲娟,在兒童加護病房服務近27個年頭,眼見許多寶寶一出生就全身插滿管子,甚至連一口奶都沒喝過就離開人世,令她一入行就相當震撼,但為了成為病童最強後盾,她堅守崗位至今,也協助器官勸募的工作。
郭玲娟說,很多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幼兒,面臨心臟、肝臟、腎臟衰竭,必須透過器官移植才能有生存下去的希望,但幼兒所需的器官,大多也只能由幼兒捐贈。
然而,符合器捐條件的幼兒大多是突如其來的車禍、溺水、腦出血,父母原本就無法接受孩子的處境,更別說是把孩子的器官捐出去,「器捐就像割了父母心頭的一塊肉」, 讓勸募工作難上加難,等到器官移植救命機會的孩子也就更少了。
郭玲娟說,每個孩子是父母的寶貝,對於孩子被宣判死亡,「我們都很難接受,何況是父母」,因此醫護人員必須先和家屬建立信任關係,讓父母了解孩子是在舒服的狀態下過世,而非痛苦的,才能讓父母釋懷,並願意在孩子離開後,捐出器官讓另一個孩子重生。
她曾遇過一名罹患骨肉瘤的少年,年僅10多歲就發病,成了兒童加護病房常客,但他對於自身疾病相當樂觀,不放棄任何治療機會,即便住院也常幫助其他病童,更簽下器捐同意書,若有一天離開了,希望能捐出眼角膜,幫助更多人。
不過,為了不讓媽媽擔心,他始終沒將這個願望告訴媽媽,不料今年9月他的癌症再次復發,住進加護病房後持續插管,直到臨終都無法親口將這個心願說出來,媽媽也始終不同意器捐。
在患者姐姐不斷溝通下,媽媽總算在孩子過世1個多小時後點頭,但器捐必須抽血才能配對,這時血液早已凝固,幾乎不可能抽到血,醫護人員到孩子的大體旁,輕聲說出媽媽同意的消息,並告訴他「如果你想完成這個遺願,請給我們一些血液檢體」,竟順利抽出血液,捐贈完成後,媽媽也為完成孩子心願感到欣慰。
郭玲娟哽咽地說,推動器捐是一條艱辛的路,遇到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次挑戰,但她也體認到「一個孩子的離開,可以讓更多孩子活下去,造福更多生命」,真的很有意義,每當孩子奇蹟似救回來,下一次回到醫院還可以跟大家抱抱,就是她持續努力的動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