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生活用品毒害

用了2年的筷子有多髒?警惕這種「夾」出來的癌

木筷。
木筷。
示意圖/ingimage

<br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一個國家獨特的文化,決定了他們習慣使用什麼樣的餐具。

歐美人喜好金屬的刀叉,東亞人則慣用筷子。相傳,大禹是最早用筷子的人,中國也就成了世界上最早用筷子的國家。

在眾多材質中,木質或竹質筷子以結實、輕便的優勢,成為多數國人的首選。殊不知,就是我們天天使用的筷子,也可能成為感染疾病的源頭之一。《生命時報》邀請專家,教你一雙筷子的科學「消毒」法。

有些病,從「筷」入

筷子天天洗,能髒到哪裡去?

南昌大學針對某高校食堂提供的公共循環筷子和一次性筷子做的調查發現,兩種筷子均被檢測出含有大腸桿菌和黴菌。

遼寧省人民醫院微生物室做的一項調查發現:

家庭使用2年的木質筷子含菌落數為每平方公分16.3個,超過了臨床規定的用品表面細菌群落數合格值;使用近2個月的金屬筷子,所含菌落數僅為每平方公分0.7個。

筷子清洗不徹底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幽門螺桿菌等致病菌,可藉由筷子傳播,造成感染患病。

特別是使用較久、已有溝壑劃痕的竹木筷子,在略潮濕的狀態下,更易造成細菌繁殖。

在合適的環境下,細菌繁殖速度大約是20分鐘增加1倍,因此餐具使用後必須盡快清洗徹底,以免在人體免疫力降低時引發腸道系統感染。

警惕這種「夾」出來的癌

1994年,幽門螺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癌症研究所列為一類致癌物,認為78%的胃癌可歸因於慢性幽門螺桿菌感染。

中華醫學會幽門螺桿菌學組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為59%,也就是說,每2個人中就有1人感染。

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口口」傳播。在基本不分餐的中國,筷子便成了最好的載體之一。

無論是共用筷子或相互夾菜,都可能交叉感染。若使用的筷子上殘留下幽門螺桿菌,被感染機率也會大大提高。

目前已確定的與幽門螺桿菌相關的疾病包括:非萎縮胃炎、萎縮性胃炎、淋巴細胞性胃炎等;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非常見胃病,以及缺鐵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症、維生素B12缺乏症等胃外疾病。

在以上所有提到的疾病中,胃癌是最易讓人談之色變的一個。

吳開春強調,絕大多數胃癌發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幽門螺桿菌感染損害胃黏膜後,從炎症到癌變的過程可能是: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變。若能早期根除,可降低腸型胃癌發生風險,甚至完全消除。

不鏽鋼餐具。記者謝梅芬/翻攝
不鏽鋼餐具。記者謝梅芬/翻攝

筷子的正確「消毒」法

細菌繁殖有其規律性,掌握正確的洗筷子方法是防止病從口入的關鍵。

洗潔精有清除飯菜油污的作用,也能一定程度上破壞細菌生長環境,但不是殺菌劑。相對而言,使用開水煮沸筷子,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因為絕大多數細菌都不能在80℃以上的環境中生存。

清洗後,將筷子頭向上,放在筷子籠中。筷子筒要存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以防黴菌污染。而且一定要選擇鏤空筷籠,防止積水。

竹木筷在使用3~6個月後,顏色會變深,應及時更換。即使有的不到半年,只要發現變色,也建議更換。

特別提示

建議有條件的家庭,每人可以有自己專屬的筷子,不共用,減少感染風險。若家裡已有人感染幽門螺桿菌,須進行分餐,以防感染。

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慢性胃炎 胃癌 缺鐵性貧血 癌變 大腸桿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