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量血壓光看數字不準!醫揭「還要結合一指標」曝此種組合狀況最危險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不是治癒,而是陪伴:我和思覺失調母親的日常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每100個人就有1個人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示意圖/ingimage
每100個人就有1個人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示意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我們對精神病的了解」。一位病人的女兒寫出她陪伴母親多年的感受,而我們有幸能邀請到一位資深精神科醫師以他多年的專業回應。在這種罹患精神疾病的病人本身可能會有困難讓我們真正了解這種疾病的情形之下,這兩篇文章可能是最珍貴的資料,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迴響,以幫忙社會大眾了解這種疾病。

作為精神疾病病人的家屬,最艱難的不是理解疾病,而是如何陪伴。所以,年初媽媽確診思覺失調後,我唯一的目標就是讓她能夠維持生活自理,並保持與社會的連結。因為我了解每種身、心疾病都有其內在原因,而病人的康復也依賴於各種社會資源和家庭支持。

儘管我明白這些道理,但並不是每個家人都能接受或理解。對於其他家人來說,他們很難理解什麼是精神疾病,有些家人覺得她能吃、能睡、能動,就是健康的人;一些家人則認為這病就像感冒一樣,吃藥就會好。這種不了解都導致了他們與病人互動時更多的誤解和衝突,特別是在病人拒絕看病和吃藥的時候。

即使我有專業背景,照顧媽媽依然困難重重。在治療的過程中,她的狀況反覆不定,例如服藥後身體排斥、自主停藥、醫療費用龐大,家人壓力也不小等問題。

最近,媽媽再次拒絕服藥。她直白地告訴我:「這藥讓我越來越胖。」對一個本來就受體重困擾的人來說,副作用不只是數字上的增加,更讓她的膝關節退化惡化、走路變得困難。這種挫折感,又反過來加重了她的焦慮與自責。

由於體重增加又行走不便,進而影響情緒和病情。她認為一切的根源就是她吃太多藥,所以只要她能停藥一切就會好轉。我發現家人們對生病都有這樣一個邏輯:消滅A(藥物),B(問題)就不存在。然而,人生病比我們想像的來得複雜許多。

我諮詢了醫生意見,醫生建議停藥還是先檢查後討論較為妥當,但距離下次回診還有很長時間,我不知該如何是好。我本想責備她把自己當醫生,但深知這無濟於事。於是,我錄了一段話給她:「媽媽,我知道吃藥很辛苦,醫生也明白。她聽到你要停藥,非常擔心。她說你一直很努力配合治療,就算身體不舒服,每天都會定時吃藥。現在已經有一點點效果,你開始可以多睡一點、煩惱的事情也少了一些。但如果突然停藥,這些小幫手都不見了,那你之前的努力不就全白費了嗎?如果之後再不舒服的話,可能還得吃更多藥物來控制。她覺得你這樣的太可惜了。她說吃藥一定不好受,要停藥減藥都沒有問題,可以下次去一起討論,看看如何讓你可以更舒服一點。」

過了一天,她回應說:「好吧,那我今天還是去吃藥吧。」

我媽媽是個愛面子、不服輸的人,但更重要的是,她真的很努力在面對自己的疾病。你可能會覺得我在哄她,但我說每一句,話都是發自內心,沒有半句謊言。因為每個正在努力的人,正是因為想要好起來而不想放棄。這份內在的力量,應該值得被肯定和看見。

陪伴精神疾病病人並不容易,希望我們都有足夠的條件、空間和力氣,看見彼此的需要,找到能接住彼此的方式。

精神疾病 關節退化 焦慮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