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初學者天天堅持慢跑5公里卻想睡?達人:「隔天跑」比每天跑更健康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辛苦但持續同行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參與醫療爭議處理小組的病家關懷,不是容易的事,不論是正式提出的或是潛在的醫療爭議,都有情緒需要關心、期待落差需要澄清。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參與醫療爭議處理小組的病家關懷,不是容易的事,不論是正式提出的或是潛在的醫療爭議,都有情緒需要關心、期待落差需要澄清。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院如何處理醫療發生不理想的結果」。我們邀請某醫院專門處理這種醫療爭議的「關懷小組」成員,一位資深醫師與該醫院社工主任分享他們如何盡力提供病人及家屬實質醫療照顧,或是在情緒上的支持,讓案例相關的醫療團隊及病人家屬,取得共識與互相的諒解,讓不如預期的結果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他們發現這些檢討遠比懲罰個人更有建設性,也可以預防未來再有類似事件的發生。

參與醫療爭議處理小組的病家關懷,不是容易的事,不論是正式提出的或是潛在的醫療爭議,都有情緒需要關心、期待落差需要澄清。想跟大家分享從這些經驗中學習到的想法。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手術,為什麼會這樣?」最近聽到這句話,都會讓我心生警戒。參與醫療爭議的病家關懷,從這些醫療事件中,我學到不論是簡單或困難的手術,只要是手術都有風險,而多數被病家認為簡單的手術,只是很常聽見,不代表很簡單。不論是醫師或是病家,沒有人希望有不如期待的醫療結果出現,這些不預期的結果,有些時候只是需要多些時間就能恢復,有些時候卻是長久的傷害,身體功能受影響、生活改變,的確是病人和家屬要直接面對的。

一開始不能接受、憤怒、怨懟,會有處理不當的感受都是可以被理解的。這時候提供病家關懷,讓病家有機會表達疑問、宣洩情緒,感受到有人跟他們站在一起,同時幫助他們表達想法給醫院,期待醫師及醫院提供的協助,為醫院爭取一個開啟對話的機會,也幫助醫院及醫師知道如何說明,讓病家可以確切地理解醫療過程,有機會接受醫療風險與結果。

任何的醫療決策都是醫病雙方要共同承擔。醫師事先要說明清楚,減少醫療知識落差,風險不是一個數字,而是出現時會產生的身體影響,以及能夠如何處理;病家要詢問清楚,瞭解風險出現的機率、代表的意義,若是真的遇到時該如何處理,能夠理解風險、併發症的出現,不代表就是醫師做不好。

遇到了,還是要共同合作面對,不能只有單方面對或負責。對病家來說,最在意的是能否得到幫助解決問題,獲得治療上的協助,陪伴渡過恢復的過程。再者,希望避免別人遇到同樣的問題,醫院可以從系統、流程檢討改善,永遠不會是做得最好,只會比上次更好,唯有改善修正,才能讓抱歉有意義、遺憾有價值。

病家提出反應,真的不是為了要賠償,而是希望辛苦被看見。一位遇到術後併發症的病人,因為生活品質及家人受影響,揚言要讓醫師、醫院感受到一樣的痛苦,護理師通報醫療爭議處理小組協助,我們加入關懷病人,向病人真誠說明醫院瞭解他的辛苦,盡量協助他遇到的醫療問題,持續建立關係,陪伴這個病人已經一年。雖然他的狀況仍然持續,病人幾乎沒有再表達過激言語,因為他感受到痛苦與不便有被看見與協助,他不是一個人面對,醫院沒有置身事外。

進行病家關懷說明,最希望可以讓醫病雙方彼此理解,接收善意、關懷與支持,但有時無法達到理想,從知道到接受仍會有段差距,曾經有個家屬告訴我:「想讓事件落幕,不代表要和解。」即便安排醫師向家屬說明與病人討論的過程,家屬仍無法完全接受,經過持續討論與沉澱之後,家屬最後告訴我,想讓事情落幕,但不代表心裡要跟醫師和解,我很感謝家屬可以真實地說出想法,或許因為感受到回應的善意,所以願意讓事情落幕,但心裡的情緒仍然需要持續消化。

家屬說的這句話還是不時在我心裡響起,這似乎是個不理想的結果,提醒自己在病家關懷的路上有很多需要努力、考量的地方,辛苦但必須與病家持續同行。

延伸閱讀:

2024/7/22 參與醫療爭議、事故關懷小組的感想

責任編輯 吳依凡

醫療爭議 風險 手術 情緒 併發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