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富含纖維、維他命及礦物質 9種秋令當季蔬果有助保護心臟健康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化繭為蝶——醫學人文之旅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代理孕母的爭議在世界各地引起廣泛的討論,示意圖。來源/ingimage
代理孕母的爭議在世界各地引起廣泛的討論,示意圖。來源/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國防醫學大學師生團隊分享他們對醫學人文「教」與「學」的心得。廖老師以家庭醫學科醫師的背景,非常貼切地道出醫學人文課程的設計,是希望能夠帶給不同階段的醫學生與醫師醫學課本以外的能力。醫學系二年級學生著重於醫病之間的人性之「愛」,而由這階段的醫學生親自寫出人文老師的開導改變了她的「視角」,而會體察別人的立場,是一篇非常珍貴的醫學生對人文課程的回饋。接著一位醫學系六年級學生分享她在照顧病人所表現的投入,「剝除只看見『病』的表面關係,更貼近理解每位病人作為『人』的獨特經歷與需求。」這句話真是令人感動。同時她還以畫圖的方式說明與病人的相對位置,令人深感學生體貼入微的一面。值得一提的是國防醫學大學這幾十年來持續有醫學生選擇加入longitudinal integrated clerkship,這種「縱貫式」學生必須長期追蹤病人的病況,包含住院與出院後都非常負責任的追蹤病人與表達他們的關心,而令人激賞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選修這種「縱貫式」的醫學生。

邁入就讀醫學院的第二年,回顧自己這兩年的學習,對比當初那個懵懂的高中畢業生,我的成長了許多,在國防醫學院,大一、二這兩年就是一趟人文通識的旅程,而這趟旅程中有不同的景色提供了我獨特的學習經驗。

醫學人文有許多堂課要修,共通點都注重於訓練我們的「視角」,希望我們不要囚禁在某一個框架之中。「普通社會學」正是一堂基礎的人文課程,在課堂中老師提出許多值得深思的議題,對於一個懵懂的大一新生來說,課程中的觀點總是能令我嘆為觀止。其中代理孕母的議題最令我印象深刻,基於倫理許多國家都明文禁止代理孕母,但是也有許多國家選擇立法保障代理孕母的權益,老師提醒我們要從正反兩面思考,當時我心想表淺的原因無非代理孕母能賺錢、不孕伴侶能有機會生下孩子等等,直到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那麼如果因母體不適或者遺傳疾病需要墮胎呢?」

這時我愣住了,倫理的問題不是絕對是非的零和遊戲,如果出錢者就有權力決定墮胎與否,那是不是代表子宮只是一個商品提供懷孕的服務?又或者因為生產的壓力孕母心理狀況出現問題又該由誰負責呢?當然國外已有許多國家在激烈的辯論之後,制定出一套保障代理孕母的法案,也行之有年,但是對我來說這些倫理問題就像一顆震撼彈,生在台灣相對保守的社會,當問題變的具體時,我發現自己一時是答不上來的,更枉論是否有能力擴展視角並思索出癥結點,尤其許多社會議題往往與生命健康有關,藉由普通社會學的啟發,我第一次看見了不同的世界。

擴展視角不止能看到社會議題,也能從個案出發,二年級時的一堂課「病人、醫師與社會」,老師提出了一項特別的作業「訪問病人」,要完成這項作業我們必須要先跳脫疾病的框架,拜訪的是個案,但要思考的是病人在疾病之外會不會有其他共通點,去尋找其關聯性。就我的個案來說,我訪問的是我的奶奶,從訪談中我發現慢性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會造成心情低落,查找資料之後則又進一步發現已喪偶的女性會有更高憂鬱狀況,回過頭來看也的確奶奶就符合文獻中指出喪偶的狀況,在此疾病中屬於憂鬱程度高風險的族群。雖然看起來這項作業十分簡單,卻也帶給我許多心得,疾病只是冰山一隅,而冰山是如此龐大,我們必須退一步去遠觀整座冰山的全貌,才發現許多我們不曾考慮的因素,塑造了這座冰山。

人文課程中不斷強調「視角」也在課業之外幫助了我很多,最大的幫助是在服務學習。身為醫學生我們也必須完成服務學習,而我參與了於蘭嶼服務的志工團,實際到達蘭嶼之前,在我的想像中蘭嶼應該是個資源相對少的偏鄉,但真的到了當地服務才發現原來只用概括認定的「偏鄉」,是沒辦法做到最有效的服務的。第二年,再成為團隊中的學長之後,規劃的過程中我就不斷反思,這個偏鄉小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退一步思考蘭嶼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自給自足的生活,在教育上也不遺餘力,建構小而美的學校,雖然不像都市現代化,但也能在有限的資源中持續的發展,況且我們只能服務暑假的三周時間又能留下什麼呢?最終我們鎖定長者為主要服務對象,除了帶給長者有趣且有意義的活動之外,也能將這些活動像是簡易健康操、高血壓衛教等等教予當地居服員,在我們離開之後也能持續促進長者生活健康,透過寬廣的「視角」,我們能改變的不只是個人,而是整個環境。

除了訓練思考的方式,在這兩年中也有一些特別的生涯課程,曾經有一堂令我印象深刻的課「快樂成功學習之道」。在這堂課中我們藉由「刻意練習」來養成一個習慣,建立一個習慣很困難卻也對生活很有幫助,過往我常常想要透過閱讀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見聞,但是往往看了幾頁就心浮氣躁,老師要我們透過學習周誌的方式來回顧自己在建立習慣的過程遇到的挫折,漸漸的我發現能夠更加客觀的注意到自己的難處,最終達到課堂中老師設定的目標能夠快樂、成功得學習,不能輕忽成功養成一個習慣,每一個小小的習慣都讓我一生受用。

除了養成習慣之外,課程中的分享讓我記憶猶新,老師教導我們使用「電梯簡報」的方式,電梯簡報簡單來說就是像搭電梯所需的時間大約三分鐘之內,將所要講的重點講完,起初對我來說這並非容易的事情,就好比寫作文一樣,當有很多細節想要闡述時,要寫的精簡且將要點完整呈現是困難的,透過這樣的訓練方式也幫助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可以對簡報得心應手。

說實話,醫學之路上所需要的知識量太多了,回憶起過往的醫學人文課程,我所獲得的大多是內化於自身當中的能力,像是有意識的達到自律,或者是能夠退一步思考的視角,儘管這些能力其實不能夠直接幫助到受疾病所苦的病人,卻是我成長茁壯的養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自律的練習能運用在複雜的臨床技能之上,寬廣的視角能幫助我更容易觀察病人的難處,醫學人文的經驗確確實實地烙印在我的身上,間接地在習醫之路成為不可或缺的助力。

延伸閱讀:

5/15-醫病平台/你的病人不是你的病人 他們是我們生命的老師

責任編輯:吳依凡

代理孕母 墮胎 病人 偏鄉醫療 醫學教育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