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聽健康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介紹癌症病人的心理照護。我們邀請三位台灣心理腫瘤醫學會的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分享他們的經驗。一位資深精神科醫師回憶將近20年前醫院初創「癌症心理照護」門診的經驗,並藉由一位病人的故事讓讀者了解癌症病人在這方面的需要。另一位精神科醫師以自己的母親罹患癌症之後,自己從一位執業多年的醫師,瞬間變成病人家屬,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到癌症治療中,病人與醫師互動的點點滴滴。一位心理師娓娓道出癌症心理照護已從過去安寧病房的場域推展到癌症全時程照護。近年來各癌症醫院與綜合醫院的腫瘤科、身心科或臨床心理中心陸續都有從事癌症心理照護的心理師們可提供民眾需要的心理諮詢與臨床照顧。
記得將近20年前服務的醫院剛開始要設立癌症中心,當時的癌症中心主任覺得癌症病人與家屬的支持非常重要,便要我在本來空間已然不夠的癌症中心整合門診中,新設一個「癌症心理照護」門診。一開始這個門診門可羅雀,除了我原先在一般精神科門診中看的癌症病人或家屬挪過來這裡看以外,幾乎沒有新就診的病人。問了癌症個管師,他們說:「奇怪,我們有幫忙一些看起來心情很緊張或是很憂鬱的病人掛了你門診啊!」可是事實證明這些病人幾乎都爽約了。這在當時倒是不奇怪,因為20年前看精神科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尤其癌症病人會覺得,如果去看了精神科,好像自己就是不夠堅強、太懦弱才需要心理師或是精神科醫師的幫忙。我跟負責癌症中心業務的心理師想破頭,後來想到我們可以先做免費衛教,跟負責癌症資源中心的社工師合作,在一般例如化療藥物衛教、癌症營養衛教、放射治療衛教等等的時段中,安插一小段癌症心理衛教,舉凡常見的初罹癌焦慮、心情不好、失眠,到治療太辛苦想放棄等等心理反應,一些紓壓調適小技巧的講授,也配合書面文宣的配合,才漸漸的有病人或家屬願意來就診。
這其間也發現很多癌症病人忽略了自己的心理狀態,對於自己心情不好或是常常煩躁不安而不自覺,反而是護理師在每次回診或是住院時,例行會評估的身心困擾溫度計(Distress thermometer,簡稱DT,0-10分,分數越高,身心困擾越大),才發現自己的壓力爆表(通常5分以上就建議要諮詢專業人員)。
曾經接過一個腫瘤科病房的會診,病人是40多歲剛診斷出癌症的女性,開始接受第一次的化學治療,結果當晚她哭了一整夜,可是明明她在入院時的DT分數只有3分啊!隔天我去會診跟她會談後才了解,原來這些年她一直在處理先生的外遇問題,在大大小小的爭吵後,最終決定要提出離婚,可是唯一的女兒的歸屬問題還是僵持不下,近日法院判決出來,女兒歸她,前夫要負責贍養費。就在她整理好心情,帶著女兒要重新開始新生活時,確定罹癌的消息就像晴天霹靂。但是她說,她一向堅強,向公司請好假,把女兒託給媽媽照顧後,她就拎著行李,就如同往常一個人面對挑戰的來住院治療了。她原先認為她自己可以的,婚姻被背叛的沉重打擊她都走過來了,化療的挑戰她也應該可以撐過去。但沒想到化療藥物滴注沒幾小時她就感覺很不舒服,而晚上跟女兒通電話時,女兒哭著說想媽媽,這讓她徹底崩潰,這些年的委屈、壓力,心中的不甘——犯錯的不是我,老天爺怎麼這樣用癌症逞罰我?所以入院時她跟護理師報告的DT為3分,是她對自己的期待,而與我會談時的憤怒、沮喪、孤單、擔心女兒會沒了媽媽,才是她真正的心情。於是心理腫瘤照護團隊有了協助她的機會,身心科醫師可以處方一些緩解因化療引起焦慮、煩躁、失眠的藥物;心理師定期與她會談,療傷止痛之外也探索她的內在力量,挺過眼前的挑戰也建立希望;社工師則與病人及她的媽媽、女兒會談,幫助這家庭調適新的變化,例如女兒如何適應新的學校環境、與阿嬤教養方式的磨合,病人也要適應從一個習慣照顧別人的人,變成接受照顧的人。而腫瘤治療團隊也調整了化療藥物的劑量與給予的流速,加強抗副作用的藥物,讓病人不會對接下來的療程恐懼。
後續的治療一切順利,病人也爭取到好幾年沒有病苦的時間,可惜天不從人願,數年後癌症復發。我原以為以病人好強的個性,這應該會給她強烈的打擊,可是她淡淡地笑著說:「事情發生了,就面對吧!」生病的歷程讓她深切的體會人生無常的道理。陪她來的女兒紅著眼眶說,這就是我媽,永遠堅強面對。後來病人因為參加一個新的藥物試驗,轉到了其他醫院治療,雖然我歡迎她如果願意的話,還是可以回來談談,我們的團隊成員也都想關心她。不過她說她不想占用資源,把資源留給其他更有需要的病友們。離開診間前,我提醒她:「有時候覺得自己不夠勇敢,沒關係,記得有人可以幫助你。」
我十分珍惜病友們與我分享罹癌的心路歷程,雖然癌症已經不是絕症,有很好的治癒率,可是對當事人或家屬來說,就像是鬼門關前走一遭。所以「擔心、害怕、沮喪、不勇敢,沒關係」,心理腫瘤照護團隊會陪你撐過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