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記憶衰退是正常老化或失智?醫教你如何分辨及何者可能恢復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牙醫王剛毅捨一則廣告、一場演講改變生涯!到台東偏鄉護牙23年

王剛毅表示,雖然還有能力、也會持續看診、巡迴醫療,但必須逐步交棒,有新人願意幫忙,工作才能做得更長久。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王剛毅表示,雖然還有能力、也會持續看診、巡迴醫療,但必須逐步交棒,有新人願意幫忙,工作才能做得更長久。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聽健康

00:00/00:00

「台灣醫師,您在哪裡?」一則報刊的小廣告、一場演講,改變了自加拿大留學歸來的博士王剛毅的行醫生涯,以及台東偏鄉學童苦無牙醫的窘境。「我不在乎自己的學術是落後,只在乎是否能照顧更多的大眾」。1999年8月,時任台大醫學院副教授的王剛毅,毅然捨棄台北的安樂窩,來到台東基督教醫院,解決了東基三年來空有牙醫設備,卻缺牙醫的困境。時光流逝,一晃23年過去,異鄉變故鄉,王剛毅始終如一,「無悔」當初的決定。

「我只是來台東做牙齒保健,這工作並不困難,但需要有人做,而且必須一直做下去!」王剛毅感慨,這麼多年了,台東的牙醫仍然不足,真希望有更多牙醫師投入,一起改變醫療荒漠的台東。

2001東基募款座談會上,東基創院院長譚維義(右),將另一宣教士的醫療公事包交給王剛毅,象徵「交棒」新生代醫師。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2001東基募款座談會上,東基創院院長譚維義(右),將另一宣教士的醫療公事包交給王剛毅,象徵「交棒」新生代醫師。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台灣醫師,您在哪裡?」 捨台大工作舉家搬遷台東。

回首二十多年前,偶然看見東基刊登「台灣醫師,您在哪裡?」的廣告,王剛毅坦言有些心動,但並未馬上行動,畢竟要考慮家人的感受,「舉家移居台東的念頭,只是一閃而過」。

直到兩年後,東基創院院長譚維義應台大愛心團契邀請到台大演講,眼見被當地人暱稱「譚爸」的譚維義,雖已70歲且退休返美五年,仍心繫台東,返台積極幫東基尋找醫師。

「台灣醫師,您在哪裡?」譚維義的聲聲呼喚,打動了時任台大醫學院副教授的王剛毅,篤信基督教的他,開始認真思考移居台東。他坦言,台大的工作環境、薪資、地位,在醫界都令人稱羨,更何況移居還牽動一家人,「做這決定確實有過掙扎。」

他徵詢妻子朱碧蘭的意見,乍聞丈夫動念要到台東服務,朱碧蘭反應很直接,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反問:「台東?台東在哪?」直言當下她被嚇到,腦海一片空白,完全沒有頭緒。

「這樣的變動太大,簡直就像要移民。」而且兩個孩子都還讀國小,「我真的不知道這樣的改變好嗎?」但拗不過王剛毅的遊說,朱碧蘭最終還是同意了。

「我很感謝妻子和孩子,沒有他們的支持,我不可能一路走來。」王剛毅表示,當年台東的交通、環境與現在落差很大,一家人過來,尤其學齡孩子更需要調適,「為了配合我,他們很不容易。」

王剛毅的次子王安迪坦承,當初不太理解父親為何做此決定。他還記得從小父親就帶著全家一同支援山巡,父親親力親為的態度,以及來自居民的回饋,讓他以父親為傲,也逐漸了解父親堅持來到台東的動機。如今,王安迪也以所學奉獻台東,王剛毅備覺欣慰。

王剛毅(前排右)強調,到台東服務最重要是家人都支持。圖為妻子朱碧蘭(前排左),長子王安伯(後排左起)、次媳蘇郁婷、次子王安迪。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王剛毅(前排右)強調,到台東服務最重要是家人都支持。圖為妻子朱碧蘭(前排左),長子王安伯(後排左起)、次媳蘇郁婷、次子王安迪。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東基無牙醫停診三年,儀器到人員,從頭打造起。

王剛毅初到東基時,東基牙科因請不到醫師已停診三年,雖有硬體器材卻只能當擺設。王剛毅一肩扛起所有工作,成了「職場全能王」,從儀器補充、人員教育訓練、爭取相關資源,樣樣都必須自己來、親手做。

「其實做的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專長齒顎矯正的王剛毅表示,缺人,讓東基的牙科無法再細分根管治療、假牙製作等,遇到患者需要專業根管治療就協助轉診,找北部專科醫師幫忙,「我只是做基礎工作、健牙觀念衛教推廣。」但別人可不這樣認為。東基副院長洪樂堯表示,他比王醫師晚一年進東基,從初次認識到現在,看到的王醫師就是「不斷努力、用心做事」,不僅在醫院,更深入偏鄉,把牙科治療及保健服務帶進台東無醫鄉。

大武鄉大鳥國小的小朋友,多年前曾在黑板寫下未來的心願,「長大後要像王醫師一樣,把自己的能力回饋給別人」,純真的童言,真切反映出「王醫師」在他們心中的分量。來自民間這些心聲,成為鼓舞王剛毅繼續在偏鄉孤獨前行的動力。

王剛毅說,來到台東一直有個心願,就是走進偏鄉,推展牙齒保健、治療,幫助更多的人,因此山地巡迴醫療相對就很重要。

王剛毅日前在東基為特殊需求牙科病人看診。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王剛毅日前在東基為特殊需求牙科病人看診。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宣導「顧好四顆大臼齒」,巡迴醫療進入校園與部落。

二十年多前初到部落巡診時,來看牙科的患者不多,雖然他聽說部落裡不少長者長期吃檳榔,牙齒、口腔保健都不好,但多數長者似乎都不好意思看牙。

當時團隊正思考要如何宣導讓更多人願意看牙,剛好一名國小老師帶十多名學生到醫療站排隊看牙,但一上午最多才看四、五人,上課時間都延誤了,他才想到牙科巡迴醫療要進駐校園,才可以服務更多孩子。

2001年開始,王剛毅帶著東基牙科團隊與校護合作,開著巡迴醫療車深入大武、達仁、延平等偏鄉校園。多數家長、孩子不知牙齒還要保健,為孩童治療之餘,衛教更顯重要,「顧好四顆恆牙、第一大臼齒」,幾乎成了他的口頭禪。

王剛毅說,孩童大約6歲前後開始換牙,長出來的第一顆恆齒也就是「第一大臼齒」又稱6歲牙,但不少家長誤認第一大臼齒是乳牙,也不知道如何保健,不少孩童牙剛長出來就蛀掉了,他才會不斷提醒。

「都會區資源豐富,學校會定期為學童做牙科健檢,多數家長也會安排孩子定期看牙,但偏鄉不同,山區沒有醫院、診所,家長怎麼可能帶孩子坐大半天車來看牙?」

解決之道就是擴大巡醫範圍,為此,王剛毅又主動加入台東縣牙醫師公會的「無牙醫鄉巡迴醫療計畫」,利用寒暑假,走訪南迴各鄉的國小,到校幫孩子看牙。

王剛毅2001年在大武鄉大鳥國小為學童看診。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王剛毅2001年在大武鄉大鳥國小為學童看診。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南迴巡迴一趟百公里起跳,為「無卡兒」看牙解套。

東基總務部管理師溫志威說,南迴服務看似簡單,但來回一趟都是百公里起跳,更別說山區道路崎嶇顛簸,過去醫療服務車一年跑的里程數約上萬公里,去年受疫情影響部分服務暫停,一年下來仍跑了4800公里,辛苦可想而知。

巡迴醫療常遇到弱勢家庭孩童,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差,有些連健保卡都沒有,部分校護也說,「偏鄉無卡兒問題,真的很難解」,但王剛毅認為,可以想像無卡兒的牙齒問題更多、更該看牙,「這才是巡迴醫療的目的。」

為讓無卡兒也能治牙,王剛毅聯絡社工,透過東基醫療貧困基金,爭取社會資源及愛心捐助,為無卡兒醫療解套,近五年已為140名無卡兒看診。

儘管巡迴醫療占用王剛毅大半時間,但他仍以兼任方式,每月回台大醫院門診,直到去年10月,才結束長達22年南北奔波的歲月。他表示,雖然辛苦,但可讓自己保有回台大學習的機會,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為需要轉介的台東患者爭取更多機會。

除了回台大兼診,王剛毅也熱情支援花蓮門諾醫院齒顎矯正門診,早期每周一次、後來兩周一次,前後長達18年。周五清晨從台東出發,經常看診忙到入夜,晚上就住在門諾宿舍,隔天才回家。

「我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王剛毅表示,在偏鄉服務的日子很開心,轉眼他已66歲到了退休之齡,但只要身體還能負荷,仍會在巡迴醫療這條路走下去,但最終仍須交棒,期待年輕的牙醫師能接手奉獻,讓這份有意義的工作,做得更長、更久。

王剛毅表示,台東牙醫仍然不足,希望有更多牙醫師到台東服務。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王剛毅表示,台東牙醫仍然不足,希望有更多牙醫師到台東服務。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王剛毅小檔案

年齡:66歲

出生地:基隆市

學歷:

台灣大學牙醫學系醫學士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口腔生物學系博士

現職:

台東基督教醫院牙科主治醫師

經歷:

台大醫院牙科部齒顎矯正科主治醫師

台大醫學院牙醫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主要事蹟:

移居台東,投入偏鄉牙科醫療服務。除在醫院開設門診,更投入山地巡迴醫療。

與學校護理師合作,守護偏鄉孩童的牙齒健康

在齒顎矯正專科醫師人力不足的年代,支援花蓮門諾醫院近18年。

台東 根管治療 牙齒健康 齒顎矯正 偏鄉醫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