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睡醒內褲黃一片 18歲男大生染淋病!男女症狀不太一樣,性伴侶應一起治療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心在愛中,感到平安;活在當下,就是幸福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當醫師發現自己或摯友罹患重症時」。一位為同事所喜愛、病人所尊敬的醫師得到癌症,在治療療程完成後不久,發現復發而分享她對人生的諸多感觸。兩位高她一屆的校友深為她的演講與文章所感動,一位寫出如詩如畫的安慰之語,一位以身為癌症專家的經驗,分享親眼見證病人神奇康復的「奇蹟」。「醫病平台」一直希望能促進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互相了解,如果本週這三篇文章讓讀者瞭解醫師本身或摯友面臨重症時的反應,與一般病人非常相近,也許醫病之間可以彼此更加瞭解,進而改善醫病關係。衷心希望這位好醫師在醫師好友的祝福下看到奇蹟的出現。

1973年台大醫學院畢業後赴美,接受了婦產科專科醫生的訓練及認證後,我做了近四十年的婦產科開業醫,於2020年退休。2021年四月診斷出膽囊癌,經過兩次手術及六個月化療,原來復原良好,可是僅停藥三個月後就見癌症復發,腹腔內擴散,已經不能再用手術割除,自五月開始兩種化療再加一種免疫療法。

退休前曾經應邀做美國癌症協會亞裔癌症年會講員。後來也參與義工的活動。今年9月17日在該會Relay for Life的年會中,以醫生和病人的雙重身分,受邀和大家做一點分享

我們參加Relay for Life的活動,對已打完美好一仗的親友,獻上追思;對正在戰場上的病人們,送上鼓勵;而對戰勝病魔的倖存者,敬致祝福。

在每一個場景,我們用心學習,都能體會「心中有愛,感到平安;活在當下,就是幸福」。

生老病死,是必經之路。我們都希望長命百歲,但也不能不面對自己在世寄居,總有一天,我這客旅必踏上歸途。

當天也是陳瑤畑女士(Louise Chen)追思禮拜的日子。她是與我併肩作戰的癌友。她患的是膽管癌,和我所得的膽囊癌位置上算是鄰居,治療方法也相似。她發病在三年前。我剛得病時她就來看我,親手烹調了美味的米粉及包子,並和我分享她的治療經驗。過去這一年半來,我見她忙於千橡教會的事奉,照顧主裡弟兄姊妹們,比大多數人都活得帶勁。8月12日我去醫院看她,也是道別。她在次日就進入居家臨終安養。談到她病中還精彩地幫助照顧別人,令人感動敬佩。她微笑說:「的確,這一生最後一段時間為主作工,似乎最具果效!」我也從她學到,無論時日長短,總還能積極的地「把握當下」。

我的表妹夫Mark Agee在8月13日過世。當知道他的癌症已經擴散,而各種化療,放射線治療,及免疫療法已無效後,他和他所摯愛的家人們決定好好的把握著剩下來的日子。 他的小女兒在美國空軍官校,大女兒剛大學畢業,榮獲Fulbright Scholorship 到芬蘭留學。兩女兒都回到德州和爸媽一起過了彌足珍貴的暑假。還一起出外遊玩。當她們離開後,Mark進入了臨終安養Hospice的醫院, 在愛妻的守護下安然長眠。他們根據事前的安排,不要兩女再遠道回家奔喪,而是私人火化後,留待冬假期間再邀請親友們參加Celebration of life的追思儀式。

Mark並未對他自己兩度艱辛抗癌而怨天尤人,反而對能有五年緩衝期,使他得見品學兼優女兒們完成高中及大學,度過一個個重要里程碑而充滿感謝。全家最後相聚,在愛中告別。去後則不用繁瑣儀式打擾親友。這也是把握當下,享受餘生的典範。

至於今天還在接受治療的癌友們,包括我自己,雖然身體上會因病痛或治療副作用而有不適,至少可以數算以下的恩典:

享受到關懷和愛護

這一年半以來許多人寄來書信,許多人送來美食,許多人為我禱告。甚至許多癌友向我分享他們的經驗。九十八歲高齡的江媽媽,及八十二歲高齢的吳媽媽常親自為我及其他病友愛心烹調。散居各地的昔日同窗(台大1973同學們)Line上為我會診,中學及小學同學們結伴遠道來訪,加上教會大家庭每週查經,禱告及線上禮拜。從前的同事和病人常常問候。好友Carol恰是Event planner,還細心組織朋友們的關懷,讓我有足夠的休息。這種種正能量,讓我感受到「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心中有愛就覺平安」。同時也學習到如果不聚焦在自己的病痛上,把愛和關懷傳播出去,為别人稍盡棉薄,可以更有雙向的療效。

健康時許多事認為理所當然,失去健康時,只要有一點進步(例如今天不痛,胃口較佳,精力較旺)都覺得蒙福

自己四十多年忙於事業,對家庭多有虧欠。而現在外子每天親自照顧我的生活起居,兩個兒女全家每週來訪,三歲到九歲的4個內外孫兒女令我忘憂。舍弟舍妹每天探視或電話問候。並籌備週詳地帶我旅遊。手足之情,猶勝兒時。而在美國各州及台灣的親友們時時問候,比未生病前更感受到可貴的親情。我何其有幸!

我有一位台大學長洪幸雄外科醫師,在他夫人診斷得了肺癌後,夫妻倆一年之內,嚐遍了洛杉磯米其林星級餐廳! 鶼鰈情深地共享餘生!

喜歡念的書,喜歡吃的食物,喜歡去的地方,喜歡見的人。覺悟到可能時日無多時,會比較積極地把握當下,享受人生。把握當下過這樣的日子,此生已知足。

疫情中的收穫——遠程參與

COVID-19的疫情,觀光旅遊餐飲都大受影響。未能一償夙願時,我們可以唸唸宋朝大詩人蘇軾生平所做最後一首詩,寫給他兒子的:「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心心念念的美景,跋涉相尋後發現也不過如此。心中有愛,處處都是美景!

但是在疫情期間,聯絡方法也推陳出新,有革命性的改變。如用視訊開會,上班,學新知,看節目。包括參加今天的盛會。連看醫生門診都不必實體接觸了。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疫情期間每日一劇,免費線上觀賞超過一年,我有位好友林美珍,就給病中的我每日遠程上歌劇課。欣賞了超過一百齣,豐富了我的生活。

對於身體虛弱、行動不便的病人們,遠程參與,反而更能把握當下,善用時間!

「與癌共存」

被譽為冠狀病毒之父的賴明詔醫師 /USC教授及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研究病毒,也兼及致癌的基因。提出「與病毒共存」的新理論。

這觀念也可以應用到癌症,即使不能完全消滅癌症,我想在各種療法各有千秋,也各有局限的今天,「與癌症共存」,取得平衡,也許會是一種選項。

我的好友Betty Yean,幾年前肺癌復發時醫師告知預後不佳,建議她兒子婚禮提前。不能等到六個月後。十年後的現在,雖然她還在用藥治療,但她生活如常,已有兩個上小學的小孫女們!

我退休前收到一位病人Mrs H來信,二十年前我診斷了她的第三期卵巢癌,也參與她的手術。然後化療。當時預後也不佳,知道她搬離LA,久無音訊。所以接到她的來信頗為驚喜。 她告訴我說她安然存活,且那天是她九十三歲生日,特此告知。

這樣的案例已經屢見不鮮,感謝默默從事醫學研究的工作者,一步一腳印地累積經驗。但願醫學的進步,不在延績生命長度,而在提昇生活品質。

身為醫師,深感生命的奇妙,越來越不敢誇口科學萬能,只能謙卑地學習終身!

在此恭喜戰勝癌症的朋友們,你們浴火重生,對生命必有更深的理解和珍惜。盼望你們多做分享,造福他人。

「心中有愛,就是平安;活在當下,就是幸福」。

癌症 人生 醫病平台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