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異物嗆食可大可小,若跑進「這裡」最麻煩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大疫醫奉/楊婕妤力排眾議 呵護愛滋、移工寶寶

毅然決然投入關愛之家的楊婕妤。
毅然決然投入關愛之家的楊婕妤。
記者季相儒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咪咪!咪咪!」一張張東南亞面孔的孩子們,稚嫩聲音此起彼落喊著類似「媽咪」的「咪咪」名字。

「誰要去公園?要去的要乖喔!」被孩子們開心圍繞的楊婕妤,像媽咪般溫柔地回應著。

被孩子們開心圍繞的楊婕妤。<br />記者季相儒攝影
被孩子們開心圍繞的楊婕妤。
記者季相儒攝影

創辦關愛基金會 力排眾議接納愛滋患者

關愛基金會創辦人楊婕妤,35年前從照顧第一位愛滋病患開始,到收容愛滋寶寶,而今在藥物的發展下,台灣愛滋寶寶早已「+0」,她持續將觸角擴及照顧失聯移工與寶寶,有如這些孩子們在台灣時的「臨時媽咪」,「我現在都可以在這裡幫忙接生了。」一句話道出她多年來的付出。

當台灣社會對愛滋病、非法移工議題還處於不了解,甚至排斥的氛圍時,楊婕妤力抗社會異樣的眼光,打開大門接納照顧這群被社會遺忘的邊緣人。

「我原本以為只會照顧一、兩個人,心想一雙碗筷難不倒我,沒想到是上千人。」35年來,她陸續照顧了台灣20多名愛滋寶寶、大陸及柬埔寨500名到600名愛滋寶寶、800名失聯移工寶寶,以及落難外籍人士超過一千人,他們得到關愛基金會提供的屋簷、床鋪、棉被、食物和水,得以暫歇一下腳步,繼續邁向接下來的人生。

回想過去的日子,楊婕妤說,當時社會對愛滋寶寶的接受度極低,根本毫無捐款可言,撐得苦哈哈,直到她獲得第16屆醫療奉獻獎,甚至在領獎後一個月發生「奶粉事件」,再加上社會對愛滋及移工的逐漸理解,楊婕妤和這些孩子們才漸漸熬過苦日子。

關愛之家的寶寶和照護者們。<br />圖/關愛之家楊婕妤提供
關愛之家的寶寶和照護者們。
圖/關愛之家楊婕妤提供

再談及奶粉事件,楊婕妤始終在乎的不是自己,而是擔心照顧的病人和寶寶會因此蒙羞。她回憶,那時只顧著嗷嗷待哺的孩子們,「沒錢,急啊!」腦中只想到拿了罐奶粉及濕紙巾回去給愛滋寶寶使用,也不管是否有監視器,就硬著頭皮匆匆離去。沒想到,事件曝光後,社會輿論轉而理解與體諒,也讓當時的關愛之家受到矚目,捐款開始進來,財務困難逐漸獲得紓解,「也不知道算不算是因禍得福?」楊婕妤苦笑著說。

見證愛滋藥物發展 愛滋病毒漸消失

翻閱著基金會珍藏的一張張照片,楊婕妤清楚記得每一張照片的故事。「這是我們為三對愛滋病患辦的同志婚禮,我的想法走在很前面,也不會有偏見。」而當照片翻到一名已故的愛滋感染者,「這一個個都充滿了血淚呀!」她手指著其中一名年輕人說,這是「標標」,在讀大學時期感染愛滋,後來和楊婕妤一起赴中國照顧愛滋病患,最後因癌症過世,「那裡資源少,非常辛苦,要是沒有他們接棒照顧這些感染者,這項工作很難持續。」楊婕妤眼睛停留在照片上,思緒也飛到多年前和夥伴們奮鬥的年歲裡。

照顧愛滋病患及寶寶,讓楊婕妤遭受許多壓力,不過,隨著愛滋治療藥物的發展,包括愛滋媽媽在孕期6到7個月的預防性投藥,以及新生兒的預防性投藥,近10年來,台灣幾乎沒有愛滋寶寶的誕生。

「藥物對愛滋病的改變,百分之百的重要!」楊婕妤見證愛滋病演變的歷史,她認為,愛滋病毒將漸漸消失,期盼全世界再過5至10年,不會再有愛滋新病例的出現。

從愛滋到新冠肺炎 同理心是最好的解藥

只不過,楊婕妤當初為了照顧愛滋病人與愛滋寶寶,承受外界不理解的壓力,時光流轉經過數十年,「現在電視每天報導新冠肺炎案例CT值多高、是否PCR檢測陽性、某案例是防疫破口……這似乎讓愛滋病漂白了。」她解釋,大家現在都知道,同樣是傳染病,新冠肺炎的傳染力非常快速,每個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而經過長久的宣導,不少人也明白,愛滋病是經過血液接觸、親密性行為傳染。由此可證,民眾對傳染病的知識愈充足,也愈能理解愛滋病毒不可怕。

新的疫病什麼時候會來?人類無法控制。楊婕妤認為,人們應該摒除歧視,以同理心去對待不同的疾病或疫病。

不論是照顧愛滋寶寶或失聯移工的寶寶,楊婕妤總是走在社會之前,伸出援手,卻也飽受質疑,為何收容非法移工媽媽及寶寶?然而,她的信念是:「不管外界想法如何,基於人道及助人的角度,並沒有非法或合法的問題」。

無論年幼或年長者 無私照顧弱勢移工

楊婕妤坦言,不僅非法移工,有愈來愈多合法移工準媽媽也會找上門,因為她們懷孕後,非常擔心被雇主以各種理由遣送回國,所以乾脆跑掉或躲起來。然而她倡議的是,不論本國或外籍勞工,均應享有和一般人平等的生育權益,甚至他們的孩子在照顧或醫療上有急需時,更應給予協助。

「正在看電視的是4歲的Mozha。」楊婕妤指著躺在輪椅上、插著鼻胃管的Mozha,眼睛又大又清亮的Mozha之前活蹦亂跳,還能唱歌跳舞,沒想到3個月前卻發病、腦子長了腫瘤。楊婕妤說,Mozha的媽媽是失聯移工,輾轉來到基金會尋求協助,因孩子的醫療費需要200萬,楊婕妤實在無法放著他們不管,目前已募得近26萬元款項,孩子也持續穩定回診並接受治療中。多年來,關愛基金會提供緊急醫療協助的非本國籍兒童不在少數。

楊婕妤和關愛之家的寶寶們。<br />圖/關愛之家楊婕妤提供
楊婕妤和關愛之家的寶寶們。
圖/關愛之家楊婕妤提供

楊婕妤繼續轉進另一間臥室,一名臥床的年長婦女哭喊著:「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我很想女兒。」楊婕妤緩緩走到這位75歲阿嬤身旁安撫她,「我們在等通知,你不要擔心,不要難過了。」楊婕妤說,這名台裔菲律賓籍婦女,來台逾期居留多年,非法工作賺錢養家,而今年邁中風,心心念念只想著回老家,此案件雖已過了法律追訴期,目前仍在進行移民署的法律程序中,「阿嬤辛苦了一輩子養家,兒女都長大了。」楊婕妤不清楚她能不能回家,但在這裡至少能暫時獲得安穩照顧。

對於這些來台後淪為弱勢族群的朋友,楊婕妤指出,所有的外籍人士均是為台灣奉獻,以看護工來說,台灣如果沒有外籍看護,如何穩定這麼多的台灣家庭?他們確實是安定台灣社會很重要的力量。正因如此,不論他們遭遇任何問題,我們有責任及義務協助解決,尤其很多的失聯移工仍在不同角落替台灣付出勞力,政府相關單位是不是也應該考慮如何讓他們合法化。

台灣處處有愛心 存在為社會奉獻的人

多年來,楊婕妤沒有停下腳步,持續為這些被遺忘的人奔走。不過,楊婕妤也特別提到,其實社會中還有許多人默默付出,卻不求任何回報,這些人更值得受到表揚。其中,最讓她敬佩的是一位耳鼻喉科的謝醫師,因為關愛基金會長時間收容這麼多寶寶及成人,難免需要各種醫療協助,而謝醫師幫非本國籍的孩子們看診長達十年,從不收費用,「過去有時候,我會一次帶30、40名感冒的孩子請他看診,他不僅有耐心,甚至會叫我坐計程車去,由他幫忙付錢,讓人很感動。」楊婕妤說。

台灣社會處處充滿愛心,和這位謝醫師一樣,楊婕妤過去有17年的時間,全靠自己的平面設計工作賺錢補貼,對比過去,現在擁有那麼多人的捐款和協助,「這條路當然要繼續走下去!」楊婕妤以一貫的微笑,堅毅地展示她的信念與決心。


全球對抗疫情兩年多,厚生會、聯合報系與吉立亞醫藥共同製作「穿梭古今大疫的身影─新冠疫情下的醫奉獎得主」報導,聚焦努力消除傳染病的醫奉獎守護神,他們再度把熱情投注百年大疫,當年守護台灣公衛及民眾健康,如今不忘初衷,在新冠疫情之下接受新挑戰。

「穿梭古今大疫身影」精彩內容:https://bit.ly/3bokMHY

愛滋病患 失聯移工 孩子 愛滋病毒 新冠肺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