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一張畢業照開啟減重人生 瘦到父母差點認不出

中國附醫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表示,從生活中改變,能讓減重事半功倍。圖/黃致錕提供
中國附醫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表示,從生活中改變,能讓減重事半功倍。圖/黃致錕提供

聽健康

00:00/00:00

從事減重外科這麼多年,協助了7千名患者從肥胖邁向健康,很多人都好奇問我:「你看起來就是天生瘦的那種,為什麼會想當減重外科醫師?」說來有趣,我在青少年時期,也有肥胖困擾。

身材看起來比同學「寬」

黃致錕高三畢業照,他發現自己看來比其他人來得「寬」。圖/黃致錕提供
黃致錕高三畢業照,他發現自己看來比其他人來得「寬」。圖/黃致錕提供
高中時專注課業,都沒有運動,壓根沒有發現自己過重。直到看到高三畢業照,才發現「自己看起來比其他人『寬』很多。」

過去年代,減重醫學並不風行,一般人沒有體態管理的概念。特別是男性,普遍認為看起來「壯壯的」好像比較健康,但如果不是透過適當的運動與肌力訓練,大多數看起來的「壯」,都只是體重過重與體脂肪過高的假象,若合併肌肉量不足,就等於是「泡芙人」。高中時的我就是這樣,體重過重、肌肉量不足,看起來就不是一般高中生瘦瘦的身材。

成功嶺受訓 改變體態契機

考完大學那年暑假,成功嶺的大專兵訓練成為我改變體態的契機。六周的出操訓練加上刻意的飲食控制,讓我著實瘦掉了12公斤。結訓時變得黝黑結實,回家連父母都差點認不得了。

進入大學後,我開始打羽球,更因為加入童軍社團,大量的野外運動與登山,讓我至今維持良好的肌肉量與適當的體態。

現在工作再忙,仍會每周與好友同事打球、與家人爬山健行,在家則做居家健身訓練。我也刻意培養孩子們從小有運動習慣,讓他們未來能免於肥胖困擾。來台灣訓練減重手術的外國醫師,我也會帶著他們一起打羽毛球。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圖/黃致錕提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圖/黃致錕提供

做好三件事 減肥不難

我後來選擇從事減重外科,多少與我曾受肥胖困擾有關,因此我常勸告想減重的親友及患者,從生活中做點改變,能讓減重事半功倍。建議做好三件事,減肥不再是難事。

一、培養良好飲食及規律運動習慣

「少吃多動」是減重不二法門,但「選對食物」及「維持運動習慣」很重要。

減重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來培養及維持,若快速改變原本的生活習慣,反而會讓身體感到壓力及排斥,不但持續的時間不長,短時間激進節食易造成肌肉量流失,基礎代謝率下降。當回到原本的飲食習慣後,體重更易上升而復胖。

選擇高蛋白質、高纖、少精緻澱粉、少加工的食材,就是生活中較容易改變飲食的方法,能讓體脂保持在標準的範圍。

像我即實行低碳飲食,碳水食物低於總卡路里攝取量的20%。運動建議多方嘗試,先找到自己的興趣,再培養固定的時間來實行,搭配居家或重量訓練,讓身體的線條感更明顯,同時提升基礎代謝率。

二、定時量測體重

所謂的「定時」,並不是要天天量體重,而是在相同時間、至少一周量一次,建議可固定在一早起床空腹時量測,若一周內體重增加一公斤以上,就要多留意近期的飲食及生活模式,盡快調整。

三、尋求醫師建議、盡早治療

當肥胖已帶來生活困擾時,務必尋求專業減重治療。若體重稍微過重,可透過改變生活習慣(飲食、運動),再搭配減重藥物治療。但到了病態性肥胖,可考慮接受減重代謝手術等治療,有助順利減去多餘體重且長期保持在標準範圍內。

醫學辭典/肥胖

當身體質量指數(BMI)達24以上時,即為過重族群,須注意體重及生活型態調整;BMI超過27,就進入肥胖範圍,應積極進行減重治療;BMI若達35以上,為病態性肥胖,應考慮接受減重代謝手術。

30歲以後,男性體脂率應維持小於25%,女性應小於30%。常見肥胖相關的疾病,包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痛風、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

黃致錕小檔案

現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

●國際代謝手術卓越聯盟(IEF)主席

●台灣外科醫學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台灣肥胖醫學會會員代表

●台灣減重支持教育協會理事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專長:腹腔鏡減重手術、腹腔鏡代謝手術及肝膽胰手術

經歷:

●嘉義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義大醫院國際微創手術訓練中心主任

●義大醫院國際減重暨糖尿病手術中心主任

興趣:羽球、健行、登山、閱讀、品嘗咖啡

減重 體重過重 基礎代謝率 肥胖 睡眠呼吸中止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