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九旬的土豆阿公、阿嬤是土生土長的福寶海口人,共同攜手見證著海口風雨七十餘年。去年初,土豆阿嬤因肺炎導致呼吸衰竭需使用呼吸器維生;這一次住院,震撼了阿公多年不變的人生作息與信念。
還記得土豆阿嬤剛從他院轉入時,阿公焦慮表情帶著一絲微微安心。果不其然,土豆阿公天天騎摩托車來到醫院探視牽手:看看臉、說說話、打開被子摸摸手再蓋起來,然後再若有所思地回家吃飯。
按圖照護 顧病妻不慌張
經醫療團隊努力,土豆嬤終於要脫離呼吸器了。但來不及高興的氛圍立即被台灣高齡化的社會現實凍結,出院返家僅剩兩個老人家,如何面對臥床、鼻胃管等零碎繁瑣的照護事項?
連續三天,護理人員想盡辦法向土豆阿公說明所有的出院注意事項及照顧須知,他的回答依然是「聽嘸」、「老了,記不起來」;眼見著出院的日期到來,護理人員慌了,阿公眼角淚也流了。
一甲子不曾淚流的沉重,澎湃了同仁的思緒:眾人整理土豆嬤回家後所有可能的照護項目,火速上網找了簡圖,確定阿公透過圖示了解所有照顧方法,將簡圖依照顧順序排入一天24小時圖表中,讓阿公一看就知道幾點阿嬤需要做什麼照護項目。阿公笑了,連說了19次的多謝。
一桶藥水 化解阿公焦慮
不過,土豆阿嬤脫離機器的日子沒多久,又因肺炎而結束,這次的轉院進來伴隨著深層靜脈栓塞,兩根腳趾乾性壞死。幾次討論決定順其自然不積極處理。但天不從人願,護理人員觀察到乾燥的傷口突然出現腫裂開來,僅一天,傷口快速惡化,還看得見白骨。
阿公不斷追問:「怎麼爛那麼快?」、「麻醉下去咁還會醒?」、「沒鋸腳咁會好?」不久,突然冒出一句:「起碼,阿嬤卡不痛。」這一轉念,畫破生死情感糾結,回歸最根本的問題,「是啊!這樣痛也不是辦法。」阿公說。
「腳要替她留著……」手術中,阿公一刻也沒坐下來,焦急不安來回踱著不停,他已連跑好幾家藥局,雙手緊抱著僅有的數百毫升的福馬林,嘴中喃喃掛念說:「買不到藥水怎麼辦?」
也許阿公無助的焦慮,被注意感受到了,病理科人員:「來,阿公這桶給你!」化解困境。
隔天,阿公將泡好藥水的殘肢,置放在客廳,如釋重負的神情讓旁人感同身受。病床上土豆嬤腳上的傷口,與老宅客廳下的殘肢,是彼此這輩子許下相互照顧的承諾。
替病人想 更能快樂付出
土豆阿公與阿嬤牽手情,歷經一世紀不曾絲毫改變,卻撼動同仁對工作的體驗:只要願意替病人著想,這分工作可以給人笑容、也能讓人間更圓滿!
回想起已故蘭大弼院長曾說:「醫院,是解決人疼痛的所在,也是要讓人感覺到溫暖的所在……」,從土豆阿公和阿嬤的身上,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