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神經損傷無法靠手術、藥物恢復 只能藉助聽器或電子耳矯正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以西醫的角度來探討「氣功的迷思」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長者的智慧」是起源於一位「退而不休的醫學院教授」,在畢生從事基礎醫學的研究與教學之餘,寫出她對環境保護的關懷與諄諄叮嚀,而有如「連鎖反應」般地誘使兩位比她年輕幾歲的資深醫師寫出他們對身心保健的個人心得。重要的是這三位長者在這幾篇文章所分享的並不是他們過去在其專業所發表或教導的「知識」,而是他們在追求學問的漫漫長路中所領悟的「智慧」。

拜讀陳榮基教授的 BMW 一文,深受感動,尤其是看到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深層意涵,更是發人深省。原來這「一刻」是指15分鐘,每天15分鐘的活動運動量(每星期90 分鐘),持之以恆,不但降低了14%的死亡率,還降低了10%的癌症發生率,而且壽命延長三年。所以雖然每天不是很多的活動量,就足以延年益壽,所謂「要活就要動』誠不虛也。

筆者於2010年發行單行本「溫醫師MBC」養生功法,以氣功之名切入,作為養生的主軸,每天花10-15分鐘的時間,達到平衡,伸展,肌力強化,及心肺功能增強的目的。當時的一個心願就是希望能打破中醫界對「氣」之神秘性的執著,我用生理學的角度及西醫基礎醫學的知識來詮釋所謂的「氣感」,如今推展此功法已經十年了,或多或少對醫界或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影響,曾見到一些針灸師對於氣血以西醫生理學/解剖學的方式來詮釋,也能欣然接受,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然而對號稱「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醫的十二經絡、任督二脈等的氣血概念,卻仍是牢不可破,想要撼動,確實不易。

氣是什麼?

在1980年代末期,面對逐漸普遍的另類療法,美國國家健康中心採開放的態度,把氣功、瑜珈、打坐、針灸等列入為研究的對象,每年挹注數十億元的經費,試圖在研究中找出另類療法的真正價值。經過約十年的研究,於1997年發表了一份Consensus statement,文中說明「---像『氣』的概念,很難用現代生物醫學知識去理解,可是它在針灸治療方面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今又過了23個年頭,對於「氣」這件事,我們有進一步的理解,這可分兩方面來談,一則是針灸治療的真正療效與機轉,一則是氣功的功效與進展。

針灸治療疼痛

過去20年有幾個很有意義的研究報告出爐,帶來創新的想法,也因此我們對針灸的真正治療機轉,產生新的看法,穴道的概念開始受到挑戰。第一個是德國的研究2,把 1162 位的慢性背痛患者,分成三組來作不同的治療,半年、一年後追蹤其治療結果。三組的治療法分別為:正規的以穴道為基準下針療法,不按章法下針療法,復健加上藥物治療;結果顯示前兩者的療效比復健加藥物治療更為有效,然而用針灸治療的兩種方法,其療效差不多。這個研究結果帶給醫界相當的震撼,也因此有了新的思維:下針時,準確的取穴,真的那麼重要嗎?

第二個研究3來自美國西岸,把641位慢性疼痛病患,分成四組治療:專屬個人的下針療法、正規的取穴下針療法、模擬下針療法、復健加藥物治療,研究結果與德國的結論相差不遠:有用針的,比沒用針的效果好,然而三種下針法的療效差不多。不禁要問:學習穴道的位置,真的那麼重要嗎?

由這兩個相當嚴謹的研究顯示:老老實實的按圖取穴下針,竟然和隨便插針,治療結果相似,顯然穴道的取位不是那麼重要。既然疼痛的減輕與穴位無關,或許其機轉和氣血不暢(針灸使氣血順暢)沒有關連,因此,有可能要重新思考針灸減痛的機轉,而更大的挑戰是穴道真的存在嗎?如果不存在,那為了強記二十六 條經絡(兩組各十二,就是左右各一加上任督二脈)的穴位名稱與取穴方法,不是白費功夫了嗎?穴位名稱有記載的:內經一百六十個,到晉朝變成三百四十九個,宋元三百五十四個,明朝三百五十九個,清朝三百六十一個(榮總陳方佩主任1 )/以後,還有必要去記誦這些穴道?更有甚者,治療某單一疾病要下針的幾個穴位,不是變無稽之談了嗎?

氣功的發展

氣功,顧名思義,和「氣」相關的功夫,其方法五花八門,但基本的精髓:呼吸吐納配合動作則大同小異。一般來說,西醫對「氣功」持相當保留的態度,用氣功來治病,總覺匪夷所思;至於對運氣幫人治病的荒謬作法,更是難以接受,幸好或許因為健保的普及,這種作法已經很少耳聞,顯然社會民智在進步。

因為西醫師態度的保留,即使是以西醫的角度來研究氣功,仍是不喜用「Qigong」一詞,典型的例子如台大蔡敦仁教授於1995發表的論文5,以很嚴謹的西醫研究方法,試圖解開氣功的迷思,這是筆者看過氣功研究做得最徹底的,他用:「breathing coordinated exercise」為題,若由「pubmed」去查文獻資料,找不到此文,因爲沒有「Chi kung or Qigong」等關鍵字。

近幾年以氣功當作輔助治療工具的研究越來越多,舉凡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增進,術後平衡功能的強化,免疫系統的促進,甚至用於癌症患者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時的另類療法。以太極氣功為例,對腦的認知功能及「brain plasticity」的增進,用核磁共振(MRI)來分析,發現要比有氧運動更是顯著4。又如最近發表,來自波士頓 Tuft medical center 的研究6發現太極氣功對慢性疼痛身心症(fibromyalgia)的療效遠超過有氧運動,這研究最特殊之處來自於「由三位太極師傅共同制訂一套太極氣功」的功法,內容包含了楊氏太極的十個式子外加打坐的訓練。

在此特別引用Tuft Medical Center的研究是因為他們面對太極氣功的態度與筆者十年前推廣MBC養生功法時的理念(太極養生招式求精不求多),不謀而合。氣功的「氣感」只是呼吸變緩以後的生理現象,它是大腦察覺到的來自周邊組織送來的訊息,這氣感有四:酸麻、腫脹、脈動或溫熱,這些都是局部血液循環被強化後的反應。根據筆者個人的經驗,若呼吸次數降低到一分鐘六次(一次吸呼十秒以上)以下,氣感自然出現,若是將呼吸次數降到一分鐘二到三次,氣感更強。若想把氣功做好,ㄧ定要把相關的生理學與解剖學知識學好。

資料來源:

1. 針灸穴道的源起探討與MPS的關係 - 中華針灸醫學會

http://www.cmaa.org.tw/paper/1999acup04.htm

2. Haake M, Müller HH, Schade-Brittinger C, et al. German Acupuncture Trials (GERAC)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randomized, multicenter, blinded, parallel-group trial with 3 groups. Arch Intern Med. 2007; 167(17):1892–1898.

3. Cherkin DC, Sherman KJ, Avins AL,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acupuncture, simulated acupuncture, and usual care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Arch Intern Med. ;169(9):858–866.

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9-53731-z

5. Am. Soc. Nephrol. 1995; #{24133}:92-1400)

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61462/

氣功 針灸 穴道 太極 西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