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 新陳代謝醫師 未料39歲得第一型糖尿病

黃碧玉醫師檢測血糖。
黃碧玉醫師檢測血糖。

口述/好心肝門診中心新陳代謝科特聘主治醫師

「我是新陳代謝科醫師,沒想到在39歲時會得了第一型糖尿病,確診時的確感到很驚訝,但也很感恩,因為我懂得糖尿病,若是其他人罹患了糖尿病,還真的會不知所措。」我是晚發型第一型糖尿病,可能是當時的工作與家庭生活過於忙碌,導致身體免疫力改變,因而發病。

與免疫力不正常有關

第一型糖尿病與免疫力不正常有關,很少會有遺傳,家裡並沒有任何人罹患糖尿病,但我在35歲到39歲期間,在醫院的工作非常忙碌,先生是眼科醫師,又剛好外調台中榮總,必須一人帶三個小孩,且最小小孩才剛生,因此可能是過分勞累造成免疫力變差,進而罹患第一型糖尿病。

回憶起33年前發病之初,我出現了標準第一型糖尿病症狀,在發病前三周,曾感覺身體不舒服,肚子隱隱作痛;生病前二周,則明顯沒有體力。

在被確診那天,我在基隆長庚醫院看門診,整天完全沒體力,以為感冒了,一天都沒吃東西,還跑到急診打了一瓶點滴,未料打完後竟然吐了。沒辦法開車回家,只好請住院醫師幫忙開車載我回家,卻是不斷上廁所、多尿,我還和住院醫師說:「整天沒吃東西,尿還這麼多,會不會是糖尿病?」結果真的說中了。

用「秤」精密計算飲食

我在急診處一驗血糖值在380mg/dL以上,尿裡酮酸強烈反映,確診得了第一型糖尿病,當晚就住院治療了。

「發病過程很意外,家裡並沒有人罹患糖尿病,沒想到39歲竟得了第一型糖尿病,真的很shock!」

當時因為要調胰島素注射劑量,我住院二周才出院,出院在家休息一個月,除了繼續調胰島素劑量外,我積極學習「飲食控制」。

吃東西斤斤計較,用「秤」精密計算飲食,吃飯時要秤吃多少的飯?飯多重?蛋白質的肉類魚蛋豆腐的量加在一起秤有多重?唯有蔬菜不秤,其他依營養師告知怎麼吃就怎麼吃,一個月後回醫院上班就不用秤了,用眼睛看就知道大概吃多少分量了。

常教導病人該怎麼吃?

「所以我的糖尿病飲食控制觀念很正確,我常會教導病人該怎麼吃?」我的血糖控制不能說有100分,以糖化血色素(HbA1C)來說,90至95分是有的。目前糖化血色素在6.7%、6.8%左右,而糖尿病的糖化血色素是以7%為標準,我都不會超標,一直維持在6.5%至7%之間,因為是第一型糖尿病,血糖變化性比較大,也沒辦法控制到6%至6.5%。

第一型糖尿病人必須好好調控胰島素,我在民國77年生病,78年間就有多次胰島素注射概念進來台灣,我是全台灣用多次胰島素注射的第一人,且用胰島素筆注射相當方便。在門診中,常遇到病人不敢打胰島素,我會當場拿出我隨身帶的胰島素針示範扎針,他們看到我輕鬆注射也就接受了。

三餐吃飯都要打胰島素

正常人胰島素分泌,從早到晚不吃東西都要有一個基礎胰島素,所以一天打很多次的人一定要注射基礎胰島素。除了注射基礎胰島素外,三餐吃飯都要打胰島素,基礎胰島素的打法可以一天打一次或兩次,我是每天早晚各打一次,但如果我晚上游泳回到家裡才打針,晚上的基礎胰島素劑量就會減少,若是照平常劑量注射的話,半夜就易發生低血糖。

糖尿病人飲食控制很重要。首要學習飲食量的控制,例如吃什麼食物是熱量少的或是零卡,也很鼓勵病人喝清湯例如蔬菜蛋花湯,第一型糖尿病人可吃瘦肉,海鮮則建議吃油少或沒膽固醇的魚和海參,少吃膽固醇高的蝦蟹。

一有低血糖就吃方糖

因為用藥問題,第一型糖尿病人容易發生低血糖問題,必須嚴格測血糖,我一天會測7、8次血糖,但過去一個月平均會發生5、6次半夜低血糖狀況,現在因有新的胰島素推出,已很少發生低血糖了。

「我隨身都會攜帶方糖,只要一有低血糖時,立即吃下方糖,曾有一次連續吃下10顆方糖,5分鐘後身體就恢復正常了。」因此,我都會請糖友隨身帶著方糖或糖水,以備低血糖的發生之需。

黃碧玉醫師看診。
黃碧玉醫師看診。

現職:

●好心肝門診中心新陳代謝科特聘主治醫師

●基隆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資深顧問級主治醫師

年齡:72歲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專長:

●糖尿病及合併症

●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細胞學

●骨質疏鬆症 ●各種內分泌疾病

經歷:

●基隆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問卷】請分享您的「控糖故事」

糖尿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