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每天堅持吃同樣食物有壞處嗎?專家揭最佳的營養攝取方法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大不幸中的小確幸?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護理師示意圖。圖/ingimage
護理師示意圖。圖/ingimage

【編者按】這星期是希望能邀請勞苦功高的護理同仁與讀者分享他們的心聲,以喚醒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對護理人員給予他們應得的尊重。我們最先邀請一位資深護理同仁寫出她對這方面的呼籲,接著我們想聆聽兩位年輕護理師說出他們的看法。想不到這兩位目前已離開臨床職場,轉入學術殿堂追求更高學位的護理菁英,透過追憶當年在國內從事護理工作的感受,使我們聽到到目前護理界所面臨的困境:「台灣的護理職場環境差強人意眾所皆知,不論是在薪資、護病比、工時、分級及進階制度上均有很大的改革空間,護理人員要在這麼險竣的職場環境中充分展現護理專業真是極為困難的任務。」 「這樣的護病比對於護理人員、對於病人來說,是兩敗俱傷,因為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善盡我的專業、幫助我的病人,遑論什麼『讓社會大眾看見護理專業,進而尊重之』」 「如果有一天,這一切都能發生,那麼我們便不需再刻意思索護理如何才能獲得尊重與感激,因為,當台灣的護理人員終於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真正發揮他們的護理專業時,『對護理專業的尊重』不過就是這個良性循環的附加價值罷了。」我們衷心地希望不久能在「醫病平台」,邀請國內醫療政策的先進就這方面繼續更深入的探討。

從事護理臨床工作其實已是數年前的事了。由於對護理研究的熱愛,我帶著臨床經驗進入研究所學習護理研究及從事相關工作。現在的我,除了是護理博士班學生,也是一位全職媽媽,全心照料剛滿一歲的女兒。即便有一陣子沒有從事臨床工作了,我仍時常憶起當年擔任病房護理師時的酸甜苦辣,以及在碩博班期間因論文研究的關係,頻繁地穿梭於加護病房及全院各單位,為甫移除氣管內管的病患執行吞嚥照護的日子。很多時候,身處於台灣血汗的護理職場環境中,唯一能支撐我們留在崗位上賣命的動力,是來自病患及家屬對於護理專業的肯定、認同及正向回饋。除此之外,當病患願意配合治療,與我們一齊努力,使健康問題一個個被解決、改善,都可以說是護理師的「小確幸」。

剛開始在病房工作時,有一位糖尿病合併周邊動脈阻塞疾病(Peripheral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 PAOD)的病患入院準備要進行動脈導管擴張手術,他的血糖長期控制不佳,雙腳和腳趾皮膚也已有多處潰瘍和壞死。住院期間,因血糖仍常超標,需定期施打胰島素。然而,病患總是為此大發脾氣、拒絕施打,成為每班護理師的頭痛人物。還是小菜鳥的我,抱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決心,在某天上班前至床邊與該病患展開約十分鐘的會談。所謂會談,是護理人員的專業之一,和一般與朋友聊天大不相同,若使用恰當的會談技巧並搭配敏銳的觀察力,即可巧妙地了解病患的想法、促使病患自我反思,並能增加病患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因而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總之,最終我是成功地說服了該病患配合施打胰島素。過了幾週,我收到了一封病患感謝函,驚訝的是,感謝函並非為拒絕施打胰島素的病患所寫,竟是來自於病患「隔壁床」的病患。上頭寫道:「吳護理師很有耐心、有技巧地帶領及說服隔壁床的病患,談話間展現了護理人員的專業,很具說服力,值得讚賞!」我這才想起,會談期間因病患曾一度情緒激動、自暴自棄地告訴我不管再打多少胰島素,他的雙腳都沒救了,可能音量有點大讓隔壁床都聽得一清二楚了。總之,這是我工作後得到的第一份感謝函,深覺護理專業受到肯定,而往後的每一封感謝函我都當作寶貝一樣收藏的好好的,偶爾拿出來翻一翻,總能帶給我很多正向能量。

還有一位是因白血症併發敗血性休克住進加護病房的顏先生,與他的相遇是由於他符合吞嚥障礙研究的收案條件,所以在氣管內管拔管後(簡稱為拔管)便展開了為期兩週的吞嚥障礙介入措施。還記得第一次去加護病房探視他,和其他剛拔管的病患雷同,闔著雙眼、呼吸稍喘並帶著氧氣面罩,一動也不動地躺在病床上。因為氣管插管留置過久使他的聲帶有些受損,所以也很少話,但他卻不斷地說:「口渴、口渴。」我用壓舌板撐開他的雙唇,只見嘴角遍佈著因緊急插管的潰瘍和傷口,舌頭因長期壓迫而腫脹,其表面被滿滿的暗黃色、龜裂的痰液硬塊包覆著。於是,我出動了牙刷、刮舌棒、濕紗等工具著手為他清理,將口腔作初步的清潔及潤濕。邊清潔的同時,他也不斷地咳嗽,在我的鼓勵下,他能自己咳出不少痰液。就在這清完又咳、咳完又清的循環中,顏先生整個人看起來清爽多了,露出了一抹微笑。我永遠記得第一次訪視準備要離開之際,他用沙啞的聲音對我說:「護理師,謝謝妳。」後續在顏先生轉到一般病房後,我也持續帶領他進行口腔運動及給予吞嚥衛教,希望在提升吞嚥效率之餘,也能維持一定的吞嚥安全。還記得他的太太告訴我:「護理師,我覺得這些事情若沒有你,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真的非常感謝!」這也給我一個當頭棒喝,有時自己覺得微不足道的護理處置,在病患及家屬眼中卻可能如雪中送炭般的溫暖和受用。

然而,台灣的護理職場環境差強人意眾所皆知,不論是在薪資、護病比、工時、分級及進階制度上均有很大的改革空間,護理人員要在這麼險竣的職場環境中充分展現護理專業真是極為困難的任務。試想護病比(平均每位護理人員需照顧病患的數量)過高,每位病患被分配到的護理時數過低,使護理品質被迫降低,進而導致的如病患死亡率增加、激起病患家屬的不滿、更多的護理畢業生不願從事護理行業,這惡性循環若不盡快打破,恐影響護理人員恪守崗位、燃燒付出的意願。近二十年前學者Aiken等人有關於護病比與死亡率之間的研究就已證實,當護理人員每多照顧一位病人,病患出院後三十天內的死亡勝算(odds)將增加百分之七,想到未來躺在病床上的很有可能是自己或家人,真令人不寒而慄!因此,護理臨床工作的內涵及價值,需被更多人了解和重視,很高興這一年來,我們能有具護理專業背景的立委入主立法院,帶頭捍衛護理人員的權益,透過參與立法、監督、審核預算等職權為護理職場環境做出改變,是不錯的開端,也樂見未來有更多的護理人員能共同努力,創造更好的護理環境,也才能為病患帶來更大的福祉!然而,在改善護理環境的同時,護理人員也應隨時自我提醒,護理專業絕不僅止於打針發藥,而是以病人為中心,洞察病人身心靈的需要,給予全人護理,方能受到更多的掌聲。如此,才能避免這些「小確幸」成為大不幸之下的小確幸,淪為護理人員自我療傷的工具。

參考資料:

Aiken, L. H., Clarke, S. P., Sloane, D. M., Sochalski, J., & Silber, J. H. (2002). Hospital 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 mortality, nurse burnout, and job dis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88(16), 1987-1993. doi:10.1001/jama.288.16.1987

護理人員 拔管 護病比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