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第一個患者,出院隔天就結束了生命」一個女孩教會醫生的課題

病房示意圖。記者陳靖宜/攝影
病房示意圖。記者陳靖宜/攝影

從醫數年,在忙碌的工作環境中,時常覺得自己像個旋轉的陀螺,也似乎忘記了初心。最近想起自己剛進臨床時遇到的一個患者,她已過世,出於對逝者的尊重,就叫她小靜吧。

 <br />圖╱123RF

圖╱123RF

第一個病人:愛笑愛吃糖的女孩

大概五年前,那是我獨自接管的第一個病人。

初次印象,這個小姑娘很瘦,19歲大學生,外地人,父母雙方在家務農,家中獨子,父母的驕傲。如果還能說印象深的,估計就是她的一口白牙和愛笑的瞇瞇眼。

但入院診斷是卵巢腫塊:顆粒細胞瘤可能。

她很開朗,準備手術前,每天都會在走廊上散步。看到忙暈的葉子醫生,還會偷偷走過來,遞上甜甜的棉花糖。

愛笑愛吃糖的女孩子,剛進入心儀的大學,人生才剛剛開始,等待她的卻是無盡的未知數。

她的腫塊很大,有7-8cm,消瘦的她全身上下估計只有肚子那裡是胖的。

從未想過會出現的變故的她,以為開完刀就可以繼續上學了,可是命運和她開了個玩笑。

手術無法切乾淨她的腫塊

手術之後病理結果提示:幼年性顆粒細胞瘤伴腹腔瀰漫性轉移病灶,單靠手術無法切除乾淨。

可能普通人無法理解,這個結果有多嚴重?

顆粒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具有惡性潛能 (即能夠轉移)的卵巢性索-間質腫瘤,佔全部卵巢惡性腫瘤的2%-5%。顆粒細胞瘤有兩個亞型:成人型和青少年型。成人型最常發生於中老年女性(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0-54歲),佔這類腫瘤的95%。青少年型占所有顆粒細胞瘤的5%,通常在青春期前發生,因此更常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女性。青少年型的增殖速度通常比成人型快,如果腫塊是局部的,完全切除可能實現長期控制。

但是,瀰漫性腫塊,就像小靜這種無法完全切除,需要後續放化療,結局通常不是很理想。

顆粒細胞瘤通常表現為巨大腫塊,平均直徑為12cm,其實在對女性行腹部或婦科檢查時就可以發現無症狀包塊。

寫到這裡,我也非常想強調,女性無論年紀大小,都需要定期體檢,發現異常包塊一定要及時就醫。

那張卡片上寫滿了迷茫

手術後,小靜得知了自己的情況,她在病床上虛弱地躺了兩三天。我看著她的氣色一天天更差,體型一天天更瘦。查房的時候,她看到我還會露出她的小白牙,可是她的瞇瞇眼不再感覺出笑意,總覺得有點憂傷和無助...

在醫院呆了一周,預約好下次化療的時間準備出院時,她送給我一張賀卡,囑咐我等她離開再打開。

本來就160的小個頭,瘦得像根竹竿,估計連40公斤都不到。看到她在父母的攙扶下一步步離開醫院,我心中淒涼一片。老天爺就是很不公平,這麼陽光燦爛的少女,卻過早地接受了世間的殘酷。

惋惜過後,不得不馬上投入到繁忙的臨床工作中,竟完全忘了賀卡。直到一天早查房的時候,我看到小靜的媽媽來醫院開證明。

“估計想要報銷什麼的?” 我想。

“小靜如何?啥時候可以化療?”我趕忙問。

卻得到小靜回家後第二天就自殺了的消息...

此時我才想起那張卡片,翻開它,字裡行間充斥著迷茫...

當她永遠地離開了

如果我早點看到去勸她安慰她,可能她就不會自殺。我不是沒想過這樣的可能性,但是似乎又是在自欺欺人。

小靜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姑娘,沒有太多社會閱歷,對疾病的不充分認知,內心的絕望,沒得到及時的心理疏導,她最終只能選擇用最簡單的方式結束軀體以及內心的痛苦。

這件事之後,我自責了很久。如果當時我更加細心地去觀察小靜,如果我及時打開卡片,給予幫助和心理調節,是不是結局就不是這樣?

那也是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醫生應該幫助的不僅是軀體的疾患,還有心理的疾患。

 <br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總是去安慰

幾年後,我的另外一位患者,情況則相反。那是個時髦的上海老阿姨,一年前診斷出卵巢癌,期別較晚,因此手術化療後沒多久再次復發,又補充做了次手術,加做了化療。

這位阿姨性格直爽,積極開朗,索性理了個光頭,買了個炫酷的假髮套,每次來院化療前的都精神抖擻。

可是化療後的她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脫下了假髮和精緻的妝容,加上化療導致的頑固性嘔吐、食慾欠佳、全身酸痛,一下子像蒼老了十歲。她老伴身體貌似也不太好,偶爾會陪她過來,但是大部分時間是她一個人。她的子女很有出息,都在國外,之前手術的時候來過一次,之後再也沒來過,一個人的時候她顯得很落寞....

因此,工作之餘,我會抽空陪她聊天。有時候阿姨躺在病床上還會給我看她年輕時候的照片,神情柔和地說著老伴當初追求她的美好回憶,大都時候我都只是個傾聽者,也許此時的陪伴就是最好的關懷。

就這樣,我陪伴她度過化療的兩天,出院時和她約好下一次化療。以後每個月都可以看到堅強樂觀的老阿姨準時赴約,我亦很欣慰。

在面對病魔時,醫生最願意看到的是,在自己的幫助下患者積極向上,堅強對戰病魔。

再後來,我去考了ACI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未來無論是面對產科的產後抑鬱,還是婦科腫瘤患者,有時我們能做的是治癒,但時刻需要的是幫助和安慰。

本文摘自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化療 手術 腫塊 卵巢癌 惡性腫瘤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